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延安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勇作时代新人,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积极组建探忆·筑梦社会实践团队,成功申报了“探寻红色记忆,助力圣地发展”延安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活动内容
追溯红色院史,坚定文化自信
8月3日,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探忆·筑梦实践团队参观了延安文艺纪念馆。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们通过听取讲解员的讲解,深入了解了延安时期党的文艺战线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从红色故事到文艺作品发展,再到耳熟能详的电影作品和各类精美展品,在穿越时空的对话中,大家领略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切实感受到了文艺工作者在革命年代的使命担当和斗争激情。


参观结束后,全体实践队员共同合唱了《黄河大合唱》,歌声铿锵有力,响彻整个纪念馆广场。队员们通过歌唱回顾那段峥嵘岁月和延安革命文艺传统,深入思考红色经典作品的价值,从红色经典作品中学习党史,汲取信仰的力量。


探访革命旧址,传承红色精神
实践队成员前往杨家岭革命旧址,共同聆听了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枣园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党婕睿的现场专题讲授课——《践行总书记来延讲话精神》。党婕睿向我们分享了她两次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解的经历,走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将杨家岭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使大家加深了对杨家岭这片土地的了解,对于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授课结束后,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探忆·筑梦实践队队员褚渤凯分享了学习感悟,他表示,我们要深入学习了解红色精神,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努力深挖,做探索时代先锋,不惧挑战,向着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总目标不断前进,经此一行,更加坚定革命信仰、发扬优良作风,将党的优秀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最后,大家共同参观了中共七大旧址、毛泽东旧居、彭德怀旧居等地,看到窑洞里的简单的陈设以及艰苦的条件,队员们纷纷肃然起敬,伟大领袖和革命先辈们在那样艰苦的历史条件下,领导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创造了辉煌的革命成就,也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员的伟大奋斗,才让全中国人民有了幸福的生活。



活动感悟
2021级4班 岳思源:
感悟延安精神、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们留给后辈的一笔珍贵财富,传承发扬这笔财富不仅是革命老区人的事,它也应该是当代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来到了延安文艺纪念馆,在这里学习了《黄河大合唱》,黄河代表着气势磅礴,波涛汹涌,在学习《黄河大合唱》后,我发现它显示了黄河的另一面: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象征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气节,它是我们所有华夏炎黄子孙的精神支柱。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党婕睿老师为我们带来现场专题讲授课:《践行总书记来延讲话精神》让我们受益匪浅。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精神永远不会坠落,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将延安精神不断传承下去!
2021级4班 褚渤凯:
来到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这里发生了许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影响和改变着整个中国。革命伟人的故居、无数珍贵的革命文物,承载着延安光荣的革命历史,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从红色旧址中汲取信仰力量,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担当放在自己发展的基点上。

通讯员|周珊
排版|任欣然
美工|周珊
校对|王亚凝 刘烁
责编|孙一文
编审|孙忠月 刘丽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