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调解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人民调解工作在民营经济领域的延伸拓展,更是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在浦东新区工商联与区人民法院、区司法局、区人社局等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区工商联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调委会)、区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工商联分中心进行实体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实效化服务,相关机制入选了全国工商联、司法部联合推出的“工商联与司法行政机关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调委会获得全国工商联“商会调解培育培优行动中工作突出的商会调解组织”荣誉。

为进一步加强商会调解培育培优工作,推动商会调解制度、机制和调解员队伍的建立完善,4月2日,浦东工商联会同区人民法院、司法局联合举办“法护营商调解助企”——浦东新区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特邀律师调解工作暨区工商联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主题活动。浦东新区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姚琼,区司法局副局长张斌,区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二级调研员(主持工作)朱福明,区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孙姣娜,市工商联商会和法律服务部三级调研员许广达等出席活动。区工商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沈浩主持活动。41家区工商联所属商会的调解联络员及200名特邀律师调解员、区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27名专职调解员(调解秘书)参加培训。

张斌向区工商联及各所属商会多年来对调解工作的支持帮助和特邀律师调解员在一线调解中的尽心履职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本次培训是为了适应新时期多元纠纷化解实际需要,要处理好集中学习和个案思考的关系,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处理好长期学习和短期培训的关系。各位调解员要以优秀调解员、名优调解员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磨炼,在培训中学有所思、学有所赢、学有所获。
高东镇商会秘书长高自刚作为所属商会代表,围绕落实落地“双所联动”等机制发言。一是明确青年律师轮岗制,建设“青年律师志愿服务岗”,固定“周三律师服务日”,保证服务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二是突出法律服务公益性,采取“零费用”服务政策,坚持惠企便企服务原则,将公益性贯穿始终;三是坚持非诉法律服务助企增效,通过举办普法宣传等活动提升民营企业合规经营水平,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民商事纠纷化解等多样化服务。
特邀律师调解员代表、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杨玉萍针对调解工作畅谈自己的体会感想:一是要热心。要认识到律师参与特邀律师调解工作的本质是公益性的,要热爱调解工作,遵循公平、公正的调解原则参与调解。二是要有耐心。要能够充分倾听,仔细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三是要讲方法,注意沟通技巧,“一案一策”,兼顾调解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可接受性,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律师专业法律服务与调解的有机结合。
活动中,与会领导向新聘任的律师代表颁发特邀律师调解员聘书,并向在2023年调解工作中表现优异的调解员授予荣誉证书。

区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二级调研员(主持工作)朱福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孙姣娜向律师代表颁发特邀律师调解员聘书

浦东新区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姚琼,市工商联商会和法律服务部三级调研员许广达向“2023年度优秀特邀调解员”授予荣誉证书
为进一步提升“公检法司”机制效能,浦东新区工商联加强与市、区人民法院,司法局及上海仲裁委员会的合作,在培训阶段,围绕商会调解建设、基层劳动关系协商协调能力建设、调解与仲裁对接等主题进行专题授课,以进一步拓宽多元纠纷化解渠道。

市高级人民法院商事庭三级高级法官贺幸讲解商事调解制度、方法与技巧等。

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孙姣娜讲解立案、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司法确认等实务。

上海仲裁委员会总法律顾问、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秘书长陈勇讲解仲裁界定、诉讼等相关问题及实务。
在市工商联的指导下,浦东新区工商联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浦东新区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工商联分中心的工作得到了区司法局、区人社局、区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在区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的特邀律师调解员、专职调解员(调解秘书)、区工商联所属商会调解联络员等的共同努力下,自2017年组建以来,共受理商事纠纷案件9249件,协议结案8001件,调解成功率87%,受理纠纷金额20251亿元;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586件,协议结案2661件,调解成功率74%,受理争议金额6.5亿元。上述各项指标在区人民法院、区劳动人事仲裁院同类调解组织考核评比中均名列前茅,为浦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贡献了工商联商会组织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