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两个展,清宫设计是和故宫合作的,还有一个文人的展,可买联票两个148元\n \n1. 清宫钟爱的多宝阁的包装形式,比如把玉器按照形状挖一个定制的槽来收藏,这个槽里还会挖空心思地去装饰,比如画一条龙或者鱼,估计是想象玉器如果是活的的样子,或者写个诗,或者打造成一个迷你小房间,比如图五左边的桌子和挂画\n还会有一个丝绸盖着,图六,丝绸上如实画着玉器的样子,还取了各种好听的名字\n所以你看这个可玩性,每一个格子,你可以把玩上古玉器,你可以琢磨它的名字,你可以读凹槽里的诗画,一个东西给你好几种玩法,真是太会了,这种抽屉有好多好多层,一共将近500件玉器,收纳在一个大箱子里,相当于一个古代玉器史,从上古贯穿到清\n工作人员说在故宫,盒子和玉器属于两个部门,所以展出都是彼此分开的,所以你很难看到它们在当时的玩家眼里的样子,这是第一次原盒配原物,我觉得北京故宫这点不好,破坏了物件原本的趣味和巧思,好像台北故宫还是原盒装原物的,北京故宫拆开了让盒子和物件都丧失灵魂了\n想起来看到一个耳机盒礼盒也是类似的包装,图八,现在玩的都是古人玩剩的\n2. 整个展览其实就是在讲清宫设计的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工艺品是怎么承袭古代艺术又是怎么创新的,感觉每个章节的文字诘屈聱牙不好读,信息量也不大,我一个中文母语的居然要张嘴一个一个字的读才能尽可能的理解,感觉没有摆脱写假大空官样文字的习惯,也不会像V&A那样写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让观众更加贴近历史(不过那个清宫造办一个工艺品的流程图还是挺有意思),真是没想到中文的展的词比在英国的展的词还难读!\n \nV&A策展的逻辑流畅,详略得当,细节有趣,每年的特展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2019年巴黎世家展里说“穿我的衣服不需要优雅,因为我的衣服可以替她做到优雅”,还有对和服以及宗教服饰的借鉴,比如碧翠丝波特的展里,写姐弟俩如何解剖如是描绘死掉的动物,比如法布热展里,写丹麦公主姐妹的命运对比,这些“fun fact”让观众迅速与展品和相关时代拉近距离,而且能感觉到策展人对那段历史和策展主题是真爱,才会提炼出这么有趣的点跟大家分享\n \n清宫设计展虽然主题很好,我感受不到策展人的用心和巧思,信息量很小,大多是实力过硬的展品在硬撑\n \n3. 回国以后真是弯了太多没有必要的腰,因为很多设施完全不考虑人体工程学,比如这个展的展牌,一个个贴的低到尘埃,观众对着文物不断鞠躬来看展牌,其他吐槽放在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