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全国政协副主席:智库产业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日期:2023-10-22 16:12: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51    评论:0    

 摘  要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发展智库。知识经济时代,以智库产业为代表的驱动创新产业越来越重要。”厉无畏说。他指出:“中国特色智库无论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还没有得到及时和充分的研究,智库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难题,也亟待解决。如何从理论上对中国特色智库展开充分的论证、说明和解释,如何从实践上能够突破现有的各种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瓶颈。这就使得开展智库和智库产业研究的意义突显出来。”

文 |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厉无畏讲话

    2014年6月24日上午,全球首家智库产业研究机构——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在上海成立,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先生担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学术委员会主席。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发展智库。知识经济时代,以智库产业为代表的智慧产业越来越重要。"成立仪式上,厉无畏说。他指出:"中国特色智库无论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还没有得到及时和充分的研究,智库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难题,也亟待解决。如何从理论上对中国特色智库展开充分的论证、说明和解释,如何从实践上能够突破现有的各种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瓶颈。这就使得开展智库和智库产业研究的意义突显出来。"

上海大学党委书记于信汇出席了成立仪式。他表示,现在非常有必要研究智库的普遍规律;智库建设的可持续性问题也就是智库能否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化。

据了解,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是为了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对接国家及上海市加快智库建设的需求,跨学科、跨学校的全球首家智库产业研究机构。中心以国家发展、上海发展为核心议题,立足于中国改革发展与现代化的实践,不懈致力于智库产业国际化、规范化、本土化的理论研究,推进智库产业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按照产学研管的科研模式以及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运作机制,在智库领域开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实践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前瞻性地提出重大的战略、制度、政策和基础理论问题,持续关注全球格局的演变,参与改革发展与建设国际新秩序的高层对话,成为中国综合性知识的学界思想库。

在讲话中,厉无畏分别从中国智库的认定标准问题、智库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和智库成果的评价问题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厉无畏讲话原文:

各位专家、学者,大家上午好。

新上海大学已组建二十周年。在老校长钱伟长及新任校领导的带领下,上海大学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社会学学科已在全国举足轻重,前几天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成立也标志着影视产业的产学研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成为上海大学新的亮点。这些都是上海大学发挥更大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是目前全球第一所智库产业科研机构,将以国家发展、上海发展为中心议题,立足于中国改革发展与现代化的实践,成为中国综合性知识的学界思想库。在智库建设方面为上海大学寻求新的增长点。

众所周知,智库就是所谓的智囊机构,又称“思想库”、“智慧库”或“智囊团”。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智库的建设得到空前高度的重视,各地各部门也兴起了筹建智库的热潮。作为影响并健全政府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智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是,中国特色智库无论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都还没有得到及时和充分的研究,智库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难题,也亟待解决。这就使得我们在推进智库建设的同时,中国特色智库本身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如何从理论上得到充分的论证、说明和解释,如何从实践上能够突破现有的各种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瓶颈。这就使得开展智库和智库产业研究的意义突显出来。

当前,中国特色智库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中国智库的认定标准问题

科技部2011年组织开展的最近一次“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统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目前共有各类型软科学研究机构2408家,智库的数量已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智库大国。但有多少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被国际认可的智库?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观念上加以分析,解决“中国特色智库”的“独立性”问题。我们要解释,所谓的“独立性”不只是管理体制上、资助经费上的独立性,更主要的应该是思想的独立性、观点的独立性。官方智库也要对政府提尖锐的建议,民间智库也会以拿到政府资助项目为荣。

第二,智库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西方对智库的理解往往是中立的、非营利的,但智库本身的运转、项目的开展、人员的保障等都需要经费支持。而非营利性只是强调了智库拒绝和不参与商业活动,为特定的利益集团服务的性质,但没有解决智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智库目前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这种单一性的经济来源是不可持续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国家主要以公共基金的形式来解决,这也是民间资助体系的表现形式。那么,智库发展有没有可能走出自我造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来?智库产业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智库成果的评价问题

近年来智库得到重视,还有一个表现就是无论是政府的研究机构、各地的社会科学院,还是高校,都开始空前重视“批示”。智库成果简单地的以获得领导“批示”作为自己的评价标准,是有问题的。事实上,智库成果更多更大量的是作为一种“政策储备”来看待的,是为政府和决策部门提供多样化、多角度的参考,是一种预判性的、对策性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智库成果具有机密性质,一般不允许公开发表,也就进入不了公共领域。这就为智库成果的学术规范和社会监督带来了隐患。

最后,祝贺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国家和上海的智库建设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