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红橙绿”惊现超市,国内饮料也有含糖提示了?

   日期:2023-08-21 08:39:1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20    评论:0    

7月,新加坡开始强制把上架的饮料分成A、B、C、D级,当时,不少网友都留言表示:求推广!

这不,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制定了《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试点应用及效果评估实施方案》,在全市159家试点商超及便利店开展含糖饮料调查项目。有网友发现,上海嘉定一家商超已经开始试点含糖饮料警示标识工作。但与新加坡直接给饮料分级不同,试点商超的这些标识并不是对饮料含糖量进行分类,而是一种提示性的标签。

“红橙绿”标识走进超市

此次悬挂的警示标识分为橙红绿三色,主要针对含糖饮料和代糖饮料。

橙色标识提示每日添加糖食用量应少于25克;

红色标识提醒过多摄入添加糖可增加龋齿和超重风险,建议不喝或者少喝含糖饮料;

绿色标识则指导市民如何看懂营养成分表,关注饮料的含糖量。

疾控工作人员建议,市民在选购饮料时,首先要看营养标签,如果没有标注含糖量,可以看100毫升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通常含糖量接近碳水化合物。比如每100毫升含有碳水化合物5.2克,含糖量差不多5克左右。每100毫升添加糖量超过5克的,就可以认为是含糖饮料。

同时提醒:“有的饮料虽然声称无糖,但是添加了人工甜味剂,且含量不低,大部分饮料都添加了人工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等,这些添加剂喝多了,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会血糖升高。”

消费者态度如何?

那么,超市里的“红橙绿”标识真的能起到警示效果吗?

一部分观点认为,买饮料主要凭口感,并不关注配料表和具体的含糖量。

“平时我喜欢喝什么就买什么,比如冰红茶或东方树叶之类的,通常是根据它的口感来判断含糖量高低”;

“我平时买饮料就买喜欢喝的,像可乐雪碧,我觉得很好喝。”

也另有观点认为,自己会优先考虑无糖或低糖的类型,这样的饮料更健康。

“我一般就看广告上有没有糖,如果写无糖,就不会去看配料表了。”

“我可能会有一些动摇,选择买无糖的饮料或者矿泉水。”

本质:对更加健康产品的需求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减糖、控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饮料行业。

由艾媒咨询、纳食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研究及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无糖化、低糖化渐成全球健康饮食新标准,无糖饮料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报告显示,2015-2022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由22.6亿元增至199.6亿元;预计2023-2027年将持续放量增长,市场规模有望达748.9亿元。

无论是网友对含糖饮料提示的关注,还是无糖饮料市场的狂飙,可以确定的是背后反映的都是——消费者对健康需求更为关注的心理变化,以及市场对更健康的食品的需求

对品牌来说,为市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的产品,依旧存在着巨大的红利。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