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一)树立茶叶品牌,规范出口竞争市场
我国是传统的产茶大国,茶叶的品牌和种类繁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差异化竞争的优势,但茶叶品牌多而杂的现状,使得我国茶叶出口的市场局面混乱,无序竞争现象严重,从而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出口的茶叶缺乏国际市场话语权。
同时,我国没有在国际上特别具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而印度的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却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是高端红茶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溢价权。因此,我国应在规范出口市场竞争秩序的同时,注重整合重组各地区小而分散的茶叶品牌,从而打造出具有中国茶叶文化底蕴的国际品牌。
(二)开拓绿茶的国际市场潜力,加快红茶品种的发展
一方面,虽然绿茶不是当前国际市场上主流的茶叶品种,但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看,在当前一些适宜饮绿茶的国家激发人们对绿茶的需求也未为不可。非洲的摩洛哥是我国主要的绿茶出口国别之一,很多炎热干燥的亚洲、非洲国家地区其实是非常适合饮用绿茶的,特别是像阿联酋、伊朗等这些石油高收入的热带国家,对于优化我国茶叶出口的市场国别结构非常有利。
另一方面,红茶作为当前国际茶叶交易市场中的主体品种,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为我国茶叶企业拓展国际红茶市场创造了机遇,促进红茶的生产及出口将是提高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开拓红茶消费市场,特别是英国和俄罗斯等传统的红茶消费市场,是增加当前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有力措施之一。
(三)强化出口茶叶的质量安全,完善茶叶市场交易流通机制
建立统一的茶叶市场拍卖平台强化出口茶叶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做好质量安全体系的认证工作,普及国际上通行的HAC.CP体系,从而积极应对各种贸易壁垒。新的茶叶卫生质量标准和保证体系要贯穿于茶叶生产加工环节、质量检验环节、贸易流通环节和出口消费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而使生产资料供应在内的整个环节有统一合理的标准。
中国可以成立类似印度茶叶局这样的权威监督管理机构,赋予其在维护市场和行业规范方面较强的执行力,从而促进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出口;中国也可以像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建立全国统一的茶叶市场拍卖机制,逐渐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出口茶叶拍卖市场,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我国茶叶出口的竞争力。
(安根团队摘自赵长和:中国和印度茶叶出口竞争力比较)
安根团队,20余位各领域农业专家,提供成熟的土壤恢复集成方案、生态修复集成方案、农残解决集成方案和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垂询027-87863688;4000-858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