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成都市促进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专项政策》(以下简称“专项政策”),按照“卫星星座与城市基建一体融合、卫星产业和城市发展双向赋能”的思路,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形成应用示范、共建产业生态4个方面制定12条政策措施,真金白银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
专项政策提出,实施“蓉城星海”计划,聚焦高通量星地双向通信、低轨导航定位增强、同源多模遥感等方向,打造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空间基础设施,构建通导遥融合、高中低轨覆盖、空天地一体的城市卫星网络。对成功发射入轨投运的商业卫星,按卫星发射重量1万元/千克的标准,给予卫星拥有企业单颗不超过50万元、单户企业每年不超过500万元的卫星发射奖励。
推进“卫星赋能城市”行动,打造“卫星+”应用示范。推动卫星服务“智慧蓉城”,鼓励各级政府部门开放城市场景,优先使用卫星技术、优先采购卫星产品、优先利用卫星数据,在城市治理、城市安全、城市运行各领域先行先试,促进星城融合发展。推动卫星赋能千行百业,开展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应用探索,在精准农业、环境监测、应急管理、能源管理、信息通信、碳源碳汇、交通运输等领域打造“卫星+”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推动卫星赋能人民美好生活,鼓励卫星应用服务企业与智能手机、智能网联汽车、可穿戴设备、共享单车等大众消费企业联合创新,推动卫星产品和服务在大众消费领域的标准化配置和公共化服务。根据项目创新带动能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示范引领作用等指标,每年遴选不超过10个特色应用示范项目,给予单个项目、单户企业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卫星互联网作为未来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2023年初成都将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链纳入全市建圈强链重点产业链,在完善顶层设计、争取国家战略、提升产业能级、打造示范场景、构建良好生态上持续发力,一年内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2023年1-11月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规模达154.5亿元,同比增长41.7%,实现从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到卫星运营及服务全产业链覆盖,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支持算法创新转化
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
《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发布
《政策措施》提出,促进人工智能算法发展。成都将支持算法工具源头创新、支持算法创新转化、支持算法首试首用、支持建设创新应用平台,上述四方面工作均有资金助力。
此外,《政策措施》围绕支持高端要素聚集、支持重大展会落地、支持开展标准研制三个方面形成细化“打法”,瞄准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在支持高端要素聚集方面,成都将支持企业自主或联合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建设高质量人工智能数据集,每年遴选数据集建设单位,纳入智慧蓉城应用场景实验室,共同开展重点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打造高质量公共数据集。
人才资源也不可或缺。《政策措施》提出,将实施人工智能领军智荟行动,成都将对在蓉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及特等奖的个人或团队,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编辑:彭月
►审核:伍巍
►来源:成都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