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我国知识产权领域规格最高、专业性最强的国家级专业展会,专交会自2002年起已成功举办十二届,成为展示高价值专利成果、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助力创新创业创投的国际化高端平台。
本届“专交会”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知识产权大连高峰论坛(主论坛),邀请中国专利金奖单位代表、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等嘉宾参加并发表演讲。“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与评价”论坛是本届专交会“1+6”系列论坛之一。


10月15日上午,“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与评价”论坛顺利开展,主要内容有围绕知识产权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介绍我国高价值专利的政策背景和高价值专利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讨高价值专利形成路径与培育方案,并发布辽宁省上市公司专利价值指数报告。
协会副理事长、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大连理工大学)研究基地副主任教授林德明首先就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与评价进行了演讲,通过实例分析,形象地论述了高价值专利培育的重要性。

林教授指出一个高价值的专利应在技术创新性和商业价值上下功夫,专利的质量要高,专利的保护范围要大,还要有较长时间的有效期,为发明人提供更长时间的保护。高价值专利的评价与其法律、技术、经济价值密不可分。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大连理工大学)研究基地发布《辽宁省上市公司专利价值指数报告》,量化了专利评价指标,详细地介绍了各项指标的根据和由来,方便评定高价值专利的同时,也为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发展指引方向。

最后,五位专家举行圆桌论坛,就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与评价表达各自的观点,并为与会人员答疑。杜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研究员)指出在早期的专利竞赛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企业都需要反思,应从之前的求量向求质转变,同时,在专利价值上应从前中后多维度考虑。杨中楷(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指出专利是逐步增值的过程,要建立有效的专利指标。专利“活”得时间越长,对经济的有益影响越大,为企业带来的收益越多。徐元(大连海事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指出专利追求高质量发展,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培育,应创造出一个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使高价值专利的产出常态化、自主化。郝涛(大连理工大学产学研与成果转化办公室副主任、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指出专利的成果转化应从专利生成的前期就进行布局和考虑,不能单纯靠后期的工作,要优化整个链条,才能更好地消化专利。
大连高新区知识产权发展与产业促进协会,将持续关注国家政策动向和行业发展新思想,助力我省知识产权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