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趋势洞察 | 我国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

   日期:2023-09-28 16:06: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33    评论:0    
"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在政策红利、技术创新、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但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一些产业园区也存在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尺、数据集成融合难、数字化平台生态构建能力不强等问题。

"

基于前面提到的几个问题,在高质量推进园区数字化转型方面,我们可以从构建立体精准的政策体系、建立高效可持续的数据资源体系、打造集约联动的平台体系入手。

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呈现的新趋势

01

空间载体

逐步从物理园区向虚实交互的数字空间拓展。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数字孪生使能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园区数字化建设日渐受到关注,通过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双向同步映射、虚实交互技术,改变了单个园区空间与资源承载的物理形态,形成了园区人机物事深度互联、虚实融合交互的新空间。此外,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的兴起,更是构建了跨区域协作的虚拟创新环境,摆脱了物理空间限制,园区对产业链的聚合功能不断提升,产业链数字化协作范围大大拓宽。

02

服务模式

逐步从行政审批服务向产业链级生态化服务升级。早期,园区提供的服务以围绕企业入驻、开办、建设审批、生产运营到市场退出全过程的行政审批类服务为主,但随着园区功能定位不断升级,对聚合创新要素、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服务内容上,除了持续优化面向企业的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外,园区更加注重构建贴近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链主企业引培、产业链培育和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综合专业服务体系,打造集政策咨询、技术支持、精准招商、培训辅导和品牌运营等于一体的创新服务生态。

一方面,部分产业园区逐步探索了通过集合平台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服务机构力量,提供基于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的“资源开放-产品服务-共性方案”的全链条服务。

另一方面,部分产业园区逐步形成了通过集合政产学研用力量,提供基于公共服务平台的“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的全要素服务模式。

03

赋能工具

逐步从基于分散平台的“单兵作战”向依托产业大脑的“协同作战”演进。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和园区管理服务需求升级,园区数字化建设从OA(办公系统)、BA(楼宇设备自控系统)、FA(弱电系统)等单一、分散的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过渡到以“产业大脑”为中枢平台、全量数据融合交互的一体联动发展阶段,并且更加注重基于数据分析的运行监测、应急指挥、安全态势感知、分析决策支持等综合性、集成性功能。

04

发展方式

逐步从粗放式大开发向注重品质的数字零碳融合转变。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日趋同质化的竞争和日益稀缺的资源要素对园区数字化管理、招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区招引企业不再是“捡到篮里都是菜”,而是纷纷通过数字化、绿色化获取效益。

一方面,一些园区以数字化牵引“亩均论英雄”改革。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和绿色低碳的企业集聚,推动对低效用地再开发以及低效企业的整治管控。

另一方面,一些园区在积极探索打造数字零碳监测管理平台。2021年,生态环境部要求65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自身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双碳”目标管理平台,增加和完善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功能,对园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进行跟踪、评估。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1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绿色低碳”解决方案试点,推动园区、企业实施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发展建议

01

构建精准数字化转型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协同化、精细化的支持政策。

一是建立完善的园区数字化转型协调推进机制,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有序、协调有力的工作格局。

二是研究制定推进园区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线图、阶段性政策,明确转型目标、技术架构、功能要素、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引导园区管理者理解转型内涵,转变管理思维和发展理念。

三是依据不同类型园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基础和转型需求,分类制定园区数字化转型建设指南,为各类园区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和参考。

四是加强园区数字化转型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国家、地方以及行业信息化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基础上,修订和制定园区数字化基础设施、数据接入、平台运营、业务应用、安全保障等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五是构建园区数字化转型评估体系,研究建立园区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模型,组织开展园区数字化转型试评估。

02

构建高效可持续的园区数据资源体系

一是建设园区大数据平台,逐步汇聚接入政务服务、产业平台、感知监控、建筑信息和外部合作等多源数据,形成园区数字底座。

二是开展数据治理,建立健全数据标准化、流程化和规范化管理机制,提高数据质量,深化数据共享交换、集成融合水平。

三是围绕综合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培育等业务需求,按照先易后难、急用先行的原则,梳理应用场景,开发多维数据可视化分析模型,挖掘数据价值,提高管理服务效率、企业降本增效水平。

03

打造集约联动的园区数字化平台体系

一是建设“园区大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加快现有业务管理系统的整合优化、改造升级,拓展园区综合管理、政务服务、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精准招商和“双碳”监测等系统模块,丰富三维可视化、智能分析、模拟推演、预测预警等功能,实现对园区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实时监测、全线调度、科学决策。

二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园区、进基地、进集群,加强园区管委会与城投公司、平台企业协同联动,壮大技术、数据、平台、供应链和金融等服务供给资源池,绘制园区企业、产业链数字画像,提升制造资源、创新资源和要素资源共享协作水平,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上图文来源于互联网,侵删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