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为建设先行区谱写新篇章集智聚力 长江产业科技创新周多个分论坛次第落幕

   日期:2023-09-22 07:58: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163    评论:0    

9月17日—20日,以“科技赋能产业 创新筑梦未来”为主题的长江产业集团科技创新周活动在长江产业大厦召开。活动期间,长江生物医药、照明与储存半导体、北斗规模应用、绿色船舶及高端装备、现代化工产业发展、湖北省产业人才服务等多场分论坛次第举办,吸引了院士、专家学者、企业领军人物、金融资本精英在内的千余人共谋科技与产业相互赋能的良策。
论坛期间,长江万润半导体现场发布了多款产品;武汉理工船舶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中远海运集团绿水航运公司、北京远致钧天有限公司以及湖北黄金水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绿色船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达成合作协议;双环科技分别与武汉工程大学、国电投荆楚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协议和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合作意向书;由省人才集团牵头、10余家头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的“湖北省产业人才服务联合体”正式成立。长江产业集团上下科技创新驱动企业能级不断跃升。

长江产业科技创新周

长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



9月17日下午,主题为“创新引领医药发展,共建共享健康未来”的长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举行。论坛吸引了来自生物医药领域的知名企业、院校专家、创新资本、证券媒体等约170位代表参会。

本次论坛形式多样,既有放眼未来的签约,也有布局大健康的新品上线,既有干货满满的主题分享,也有剖析行业热点的圆桌会议。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余龙江以“生物医药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为题发表主旨演讲,用翔实的数据阐述了产学研合作重要性,深入浅出地通过实际案例剖析当前产学研主要的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意见。

江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龙以“脂溶性维生素合成路线重构与高效生物制造”为题,从专业角度作主题分享。

湖北广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阳滨以“MAH转化促进医药科技创新”为题作主题分享,带领与会者从MAH制度带来的产业格局重塑机遇、湖北省MAH转化平台(筹)构建等方面提出共筑大平台倡议,助力湖北省生物医药“大研发—大生产—大销售—大投资”整合创新,共同促进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聊城大学生物制药研究院院长、聊城高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韩军在论坛上以“难溶性药物的改良制剂策略”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前沿科技的研究、独到新颖的观点让与会者耳目一新,收获颇丰。

民生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王班以“周期角度看医药产业投资”为题发表主题分享。从医药行业整体概况、医药政策及其影响、医药创新投资周期分享心得。

湖北江夏实验室特聘青年研究员黄方在论坛上以“抗病毒疫苗药物研发新模式”为题发表主题分享。从江夏实验室定位目标、平台建设和资源优势等方面进行分享。

圆桌会议上,长江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何文熹,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元,九州通医药集团创投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殷涛,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覃先武,长江证券研究所医药组行业分析师伍云飞,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澍,围绕“聚焦产业与资本互动,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探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之路。

长江产业科技创新周

照明与存储半导体创新发展论坛



9月18日,照明与存储半导体创新发展论坛举行。论坛以“科技赋能,多元共融”为主题,邀请政府有关部门领导、院士、专家学者围绕照明与存储半导体领域的创新发展探讨和交流,共促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沈昌祥,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刘政林,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文尚胜,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第八届理事长陈燕生,民生证券电子行业资深分析师、联席首席童秋涛分别就“可信存储”“闪存测试与分析”“光健康”“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思考”“存储产业的发展机遇”等热点话题发表主旨演讲。

论坛期间,长江万润半导体发布了应用于电竞、高端PC的纯国产、高性能、大容量旗舰PCIe Gen4 SSD产品——MC7000;面向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嵌入式eMMC5.1产品——MM100;面向高端工控领域的高可靠、高性能工业级PCIe Gen4 SSD产品——MI7000;面向数据中心、云计算等领域的高性能、低延迟SATA3企业级SSD产品——ME600E等多款产品,形成了丰富的存储产品矩阵。

论坛还设置了存储半导体和照明两个专场沙发论坛,聚焦新时代下存储半导体与照明发展新态势,探讨发展的实践经验、发展趋势和创新策略,共同为存储半导体与照明前沿发展方向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论坛还提供了照明与存储半导体等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展示,搭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经验互鉴的高端交流平台,为推动照明与存储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长江产业科技创新周

2023北斗规模应用创新发展论坛



9月18日,以“北斗领航、数字赋能、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23北斗规模应用创新发展论坛举行。

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200多名嘉宾共享盛典、共话合作,携手推动北斗数字产业在湖北揭开新篇章、实现新突破。

论坛上,多名重量级嘉宾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专家、中国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高级顾问曹冲谈到,构建北斗新时空服务龙头公司,推进智能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实质上就是建设一个集战略性、系统性、融合性、前瞻性、持续性、共享性于一体的顶天立地的大平台。他说,北斗新时空服务龙头公司的构建,一定要坚持与国家的“十四五”北斗产业发展规划和2035年发展目标同步,也就是要构建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体系。

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齐乐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历程及高精度规模化应用新趋势”,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陈杰华就“微波原子钟概况及芯片原子钟进展”,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宝成就“PPP—RTK:智能驾驶高精度位置解决方案”,中科星图慧安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史经业就“从感知到决策:数字地球技术与应用”等主题分享了各自研究。

长江北斗公司介绍,长江北斗公司以“以用为本 开放合作 创新发展”为理念,既深耕北斗规模应用领域,也统筹要素、搭建平台、补齐短板,更致力于推动空天数据规模化应用和推动原子钟产业化。他向全省北斗行业发出倡议:发起设立时空智能服务产业联盟。联盟以基准统一、数据融合、要素共享、产业赋能为宗旨,以建设面向产业的多元时空要素仓为使命,以打造全国时空信息智能服务先行示范区为目标。

武昌区作为本次论坛的联合主办方表示,武昌区倾力打造的中科·武大智谷正加速建设,未来将打造为武昌北斗产业集聚的示范引领区;积极推动湖北省北斗卫星技术应用协会落户,武昌北斗生态圈正加速形成。武昌区将坚持把最好的产业空间留给北斗产业,提供最好的政策和最优的营商环境,为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贡献武昌力量。

活动期间,湖北长江北斗数字产业有限公司的通导遥时空智能服务平台、原子钟等应用在长江产业科技创新周集中亮相,展现创新成果、播撒科学种子,吸引众多观众驻足。

长江产业科技创新周

绿色船舶及高端装备产业论坛



9月19日,绿色船舶及高端装备产业论坛举行,论坛以“科技赋能产业,船舶绿色转型”为主题,邀请相关部门领导、院士、行业资深专家、企业领军人物、金融资本精英参观长江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展,并就绿色智能船舶的创新发展进行探讨和交流。

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受邀莅临论坛现场。

朱英富院士表示,任何一次科学技术的变革,都一定会变成商业和整个社会的变革,聚焦绿色船舶及高端装备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实现湖北省绿色船舶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推器,意义深远。本次论坛不仅仅是绿色船舶行业技术交流大会,更是一场集政策、法规、技术、市场、资本联合的高端交流平台,各位代表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行业重点领域和方向,广泛交流,献计献策,为湖北省的绿色船舶高质量发展贡献各自力量,提出最优方案和路线图,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同创业、共成功,实现互惠互利,共创、共赢。

分享环节,与会专家及代表就船舶电动化、绿色船舶技术规范、甲醇发动机等新能源船舶领域技术、锂离子电池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解读。圆桌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分别围绕长江流域绿色船舶需求、现有新能源船舶应用情况、甲醇发动机的发展状况、电池技术以及投资机构对绿色船舶产业的看法等方面展开对话交流和探讨。

武汉理工船舶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中远海运集团绿水航运公司、北京远致钧天有限公司以及湖北黄金水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绿色船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达成合作协议。

论坛期间,武汉理工船舶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其长江最大1140标箱江海直达绿色集装箱船、全球最大中远海运700标箱纯电动江海直达集装箱船、芜湖电动豪华游览船、杭州亚运会纯锂电客游船、庐山西海氢燃料等不同形式具有领先技术的新能源船舶产品。

长江产业科技创新周

现代化工产业发展论坛



9月20日,以“科技创新 转型发展”为主题的现代化工产业发展论坛举行。论坛汇聚了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及学者、省级化工园区及企业代表等150余人参加。

来自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领域的重量级嘉宾作了《储能用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FeMn二元低成本钠电正材研究开发进展》《石墨烯—原创硬科技产业化之路》《传统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主题演讲及科技创新成果路演,共同围绕化工企业“建链、补链、强链”核心,分析传统化工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分享最前沿的新工艺、新技术、产业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推进化工产业链持续高质量发展。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余良谈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战略的发展。从国家战略发展及世界锂储量分布情况来看,中国锂资源进口量接近80%~90%,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发展无资源限制、低成本、长寿命和高安全的钠离子电池材料技术,既可以解决储能“卡脖子”问题,也可以保障我国储能战略的安全性和独立性。聚阴离子型钠离子电池在低温、快充、环境适应性、无资源限制、低成本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与锂电池兼容互补,这种多元化的技术路线也是新能源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涛表示,绿色转型发展是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双环科技绿色转型发展实践,他认为,双环科技要提升各系统的匹配能力,消除技术瓶颈,持续提高产品竞争力;要利用现有合成氨的产能指标、能耗指标,发挥规模效益,进入行业头部;要结合绿氢绿氨,利用纯碱产品负碳特性,打造零碳排放标杆工厂。

论坛上,双环科技分别与武汉工程大学、国电投荆楚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协议和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合作意向书。

长江产业科技创新周

湖北省产业人才服务高峰论坛




9月20日,湖北省产业人才服务高峰论坛举行。湖北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国资委等相关负责人,湖北省人力资源服务头部企业及行业专家、全省企业事业单位代表等近100人参加活动。

活动期间,由省人才集团牵头、10余家头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的“湖北省产业人才服务联合体”正式成立,旨在推动湖北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解决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对接省内重点项目,共同为湖北省重点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人才服务。联合体成员单位湖北省人才发展集团、上海外服(武汉)、北京外企湖北公司、湖北腾飞人才、武汉起点人力、武汉华中新世纪人才、湖北锦绣人才、武汉仕达人力、武汉方阵人力、北京北森云武汉公司、武汉羽猎人力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六大运行机制。

亚太研究院执行院长聂有诚围绕“用科技创新重构人力公司商业模式”为主题,针对科技创新如何改变商业模式等话题,以华为、领英、万科等企业创新发展案例进行专题分享。他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想“找出路、谋新局、创未来”,就要推动科技创新,变革商业模式,用科技连接更多资源,从而走出一条“建设能力、整合资源、重构模式、推动创新”的破局之路。

与会嘉宾还围绕产业人才服务联合体的1至3年建设与发展规划开展圆桌论坛,就产业人才服务联合体的组织架构、人才培养、人才流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解答了与会机构提出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来 源| 湖北省人民政府网

编 辑| 集团综合办公室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