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这是继今年6月初全国性商业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后的再度下调。与6月份相比,此次存款利率调降幅度更大,且主要针对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比如,工商银行与农业银行下调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至1.55%、1.85%、2.2%和2.25%,而此前分别为1.65%、2.05%、2.45%和2.5%。
距离上次存款利率调整仅过去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在利率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和金融让利实体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国内银行已掀起了多次“降息潮”。
01 低利率时代,城投债投资升温
银行降息对老百姓最直接的影响是意味着购买力也相应减弱了。“降息潮”之下,不少储户开始寻求其他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将目光转向理财、国债、保险、基金、股票等,通过多元化投资提高收益,更好的打理自己的“钱袋子”。
做好资产配置,是投资者有效对冲市场风险、追逐财富增值的第一步。
现目前,绝大多数固定资产(房产)不具备投资潜力,虽然近期密集出台地产利好的政策如“认房不认贷”,“一城一策”等以提升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除刚需和真正改善性需求之外,居民购买热情并没有太大刺激作用。在出生率持续降低、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房地产投资已经成为历史。
在2021上海全球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时任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就曾表示: 在中国现在的个人资产当中,只有20%左右的资产是金融资产。随着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我们将迎来个人资产从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转变的高峰,这将是资产管理行业新的发展空间。
8月27日晚间,证监会连发三文,分别从IPO和再融资节奏、规范股份减持、融资融券业务方面,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但一连串的利好消息后,周一(8月28日)的股市表现不尽人意,高开低走,大量资金出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止至2023年7月31日,全国城投债券超三万亿全部按时兑付,未发生实质性违约,加上“一揽子”化债政策,令城投债市掀起了认购狂潮,一债难求,业内一度认为“资产荒”到来!
在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大背景下,地产业及万亿中植系爆雷不断,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理性的投资人更关注本金的安全,相较于股市的不确定性、高风险性,城投债的安全性优势更为明显。
02 结语
2023年在“宽货币+宽信用”的政策环境下,短期流动性风险较低,信用债“资产荒”或将延续,作为底层资产配置标的城投债相关产品,安全边际依然较高,违约风险较小。
在资产荒和低利率的当下,对于企业和个人投资者而言,城投债都是一种稳健的资产配置工具,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风险偏好、流动性需求、投资理财水平及经验来配置资产,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