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中国农科院蜜蜂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团队在缩合单宁降胆固醇的聚集行为机制取得新进展

   日期:2023-09-08 18:26:5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25    评论:0    

科研图文来源于作者团队,欢迎投稿。

编辑:缪伊雯/  主编:张大川、蒋羽鸽/  学术顾问:寇兴然

中国农科院蜜蜂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团队在缩合单宁降胆固醇的聚集行为机制取得新进展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近日,中国农科院蜜蜂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发表题为“Self-assembled condensed tannins supramolecular system can adsorb cholesterol micelles to promote cholesterol excretion”的研究文章,该研究将分子聚集理论模型应用在植物成分降胆固醇研究中,并结合行为表征、体外和体内实验,从分子聚集和吸附行为的角度揭示了缩合单宁(CTs)降低胆固醇(CH)的聚集行为机制。李相昕助理研究员、田文礼研究员和彭文君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直达文献页面)

成果介绍

研究内容及成果

根据《202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头号死亡原因。80%以上的心血管患者常表现为血压、血糖和血脂升高,但这些症状与脂质摄入过多和脂质代谢异常并存,尤其是胆固醇(cholesterol,CH)。因此,寻找健康和可持续的方法来消除多余的CH并减少其吸收和转化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迫切希望。缩合单宁(Condensed tannin,CTs)是一种具有多种降脂功能的天然植物缩聚成分,然而,其生物利用率低且具有多苯环结构。基于此,研究团队推测CTs主要降胆固醇功能可能是通过吸附胆固醇并减少胆固醇吸收来发挥作用。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采用分子聚集理论模型结合体外实验发现CTs可以自发聚集形成超分子体系,并在范德华力和氢键驱动下破坏CH胶束并形成更大的聚集体,并且二者结合是自发进行。通过高脂饮食大鼠实验证明摄入CTs可减少大鼠对胆固醇的吸收,促进粪便中胆固醇的排泄。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为植物天然成分的结构行为与降胆固醇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持,并从分子聚集行为的角度揭示了CTs降低胆固醇的行为机制。

资助情况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rant No. 31972087)资助,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资助。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3.126549              IF: 8.2 Q1 B1

专家/团队介绍

彭文君,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第四届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蜂专业委员会组长,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C类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昆虫类新食物资源开发、蜂产品活性成分提取与鉴定、蜂产品营养功能评价及蜂产品加工工艺及装备等研究。

获“优质蜂产品安全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省部级奖10项,主持完成国家或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7项,其中美国和日本发明专利2项,专利转让3项,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

田文礼,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创新团队执行首席,科技管理处(成果转化处)副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农产品加工业十大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访问学者,兼任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青年工作委员会产业服务部副部长、中国养蜂学会蜂产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优质蜂产品科技创新联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多项课题。主要从事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多元化利用、资源昆虫产品营养与功能评价研究。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1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4件;出版专著5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Food Hydrocolloid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李相昕,博士,助理研究员。202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2021年8月至今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创新团队科研骨干,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近五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撰稿人简介

潘飞,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长期从事计算+食品交叉应用科学研究,特别是从食品特性及分子层面的角度出发,利用生物仿真模拟以及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高效挖掘资源药食植物及昆虫等活性成分的筛选和制备方法。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

【食品加】汇聚了10W+行业精英,建立了50多个食品领域教师专家群、科研群(食品营养与健康科研群、食品安全与检测科研群、食品加工与贮藏科研群、食品风味与感官科研群、食品胶体与递送科研群、食品生物技术科研群、人工智能与食品科学科研群,还有更多细分领域交流群陆续建立中ing)、海外食品人才群、企业研发群、求职就业群。欢迎小伙们加入,一起交流、共同成长!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推送文章仅为学术交流使用,‘原创’为原创编译之标记,不表示本平台对文本主张版权。作者团队或单位如需使用编译文本,可联系小助开放白名单。凡是注明“转载”的稿件,均已注明直接来源,如需使用,请联系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原文页面

“在看”我吗?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