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Construction worker team construction
在顺势而为的思路下,产业化工人队伍要尊重客观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就是依托大数据、班组制和专业化管理人才来进行。
第一,产业化工人队伍的人才支撑。当然,项目部管理人才的人证不合一却相对有效,这启发我们证书和技能本身并不完全对等。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或者识别方便,知识储备是一方面,管理技能更为重要。所以,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识别,一方面要继续依托当前的职业技术培养体系进行。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实践素养提升。
第二,产业化人才队伍的基本思路。其基本立足点应该是政府支持加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政府在建设工人或者施工工人培养方面要继续给予支持,也就是当前的普职分流中流向技术学校的学生要进一步明确就业导向,当然也要从社会评价和价值意义确立导向角度来努力,培养符合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工人,这批工人需要掌握机械操作技能,需要较低程度的劳累。但是总体而言,属于蓝领工人队伍。在人才得到培养之后,以班组制的方式让这批人自由依据先赋的社会关系结构组成队伍,组建成固定的班子在市场流动。而此时高端的劳务公司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对这样的班组进行识别、跟踪、需求对接、工作推荐。这样一来,已经组建的队伍本身是相对高素质、高技能的,那么也就可以在市场中有优质优价获益的可能。
第三,班组制专业化运作。这批人同样仍然是自由的、个体的、完全可以流动的,但是又在一定意义上,能够集合起来去做事。关键的问题是,这个过程中,政府和学校已经完成了对其职业培养,不再对其就业负有过多责任。专业的劳务公司给其推荐工作,但并不需要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过多责任和风险。这个过程中,工人自发组建成专业的队伍从事建筑行业,是一种互助行为,发生在作业区域的风险是公司(资本)承担,发生在平时的风险(失业、伤病)是社会化的,是正常参与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介入的。整体的风险是个体化的、社会化的。
第四,建筑装配化发展。建筑行业随着工业化技术的发展和应对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必然要走装配化发展的路子。浙江的不少建筑工地已经在逐步这样发展。这种情况下,就滋生出了对于掌握装配技术的工人的需求,也恰恰可以承接到这一部分人的就业。其次,建筑装配化发展针对的是规则性事务,仍然不可避免的需要一部分工人参与到不规则事务的建设中来。也就是说,装配化发展的未来建筑工地上工人分为两种类型,一部分是掌握高技能的蓝领人才,一部分仍然是依靠苦力做事的建筑工人。短期内不会形成社会就业排斥。
总的来说,产业化工人队伍的建设仍然是要低成本进行,依托大数据对其进行标签化,而后通过市场匹配的原则进行优质优价的筛选。当然,这就需要系统性推进,政府从教育分流和价值引导角度推进,市场在数据安全基础上盈利性运作,建筑行业从工业化方向继续发展。这从更大的角度上来说,是对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再组织化进行培育孵化,有利于适应工业化发展进程。另一个方面来说,从社会保障的角度来说并没有增加负担,有利于顺利迈过中等收入国家发展陷阱。继续维持着已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为这一群体的可进可退保留弹性空间。同时产业化工人队伍这一群体可以实现在较大省市的长期性就业,也就有可能实现稳定的进城生活和未来收入预期,这是符合当前流动时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
END
联系我们
招商电话:0915-3352305 3027620
运营中心电话:0915-3517333 17709156708
地址:陕西省安康市高新区高新七路10号

安康市劳务(建筑)产业园
· 让建筑工人有归属
· 让建筑产业增效能
· 让各级政府更放心
关注了解更多资讯
小程序搜索|建筑工匠云
来源:文章来源于网云筑务微课堂 ,作者任亮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