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生鲜食品】这些蔬菜自带“毒素”!可别吃错了!

   日期:2023-08-23 07:02:5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20    评论:0    

人人都说,蔬菜有营养,一定要多吃。但其实,蔬菜的“吃法”更重要。错误的烹饪方式,很可能会让蔬菜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甚至导致“中毒”。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怎么吃菜更营养。

Q:先切菜还是先洗菜?

您平时究竟是先切菜还是先洗菜呢?

若是先切再洗,切开的蔬菜与水的接触面大大增加,蔬菜中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会随着冲洗而大量流失。

先把蔬菜洗干净,然后再切,可有效减少营养流失。另外,切好的菜要尽快烹饪,放置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避免其中的营养元素因氧化而流失。

Q:生吃蔬菜更有营养?

生吃蔬菜利于摄入更多的维生素 C、叶酸等“怕热”的营养物质,但蔬菜中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K、钾、镁、膳食纤维等遇热比较稳定的营养物质,如果生吃反而妨碍人体对这些营养的充分吸收。

比如多吃炒熟的绿叶菜,才能让维生素K发挥健康作用。另外,生吃蔬菜对肠胃刺激较大,肠胃不好的人可能腹泻、腹胀。总体来说,急火快炒、白灼和短时间的炖煮,是做菜的好方法。

Q:蔬菜焯水有必要吗?

有!

生活中,大部分蔬菜是不用焯水就能直接生吃、下锅炒或是炖着吃的。但有些蔬菜可能天然携带一些对人身体不利的抗营养因子,最好焯水后再吃,否则可能带来危险!

Q:建议焯水的蔬菜有哪些?

含草酸过多的蔬菜:菠菜,马齿笕、茭白、竹笋等都是草酸含量较高的蔬菜,它们进入人体中会与钙、镁等矿物质元素相结合,产生结晶,造成人体结石的风险。同时,草酸含量过高的蔬菜发“涩”,口感也不佳。

一般来说,菠菜在焯水1分钟时,即可去除约50%的草酸。而茭白、竹笋等根茎类蔬菜,则需要焯水3~5分钟。

含植物凝集素的蔬菜:

植物凝集素是一类非免疫来源的糖结合蛋白,在人体吸收以后,会附着在小肠表面,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食用过多会造成人体的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事件。植物凝集素主要存在于豆类蔬菜中,在吃菜豆、豇豆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

植物凝集素不耐热,只要彻底加热就能破坏它的结构。这些豆类蔬菜通常要在100 ℃温度加热10分钟以上才能保障安全。若加热不彻底,毒素留存极易导致食物中毒。

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蔬菜:

香椿中含有硝酸盐,而经过翻炒之后可能会转变为致癌物亚硝酸盐。

少量的亚硝酸盐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但过量的亚硝酸盐是具有一定毒性的。据世卫组织规定,硝酸盐的日允许摄入量为3.6mg/kg,亚硝酸盐的半致死量为57mg/kg。换言之,以体重60公斤为例,一天硝酸盐最高可摄入216mg,而新鲜香椿的亚硝酸盐含量约为0.2mg/kg。

 

有研究显示,水开后焯45秒,就可以去除香椿中83%左右的亚硝酸盐,所以,在吃香椿的时候,一定要先用沸水焯烫一下,适量食用。

氰苷含量高的蔬菜:

氰苷是一种植物毒素,约2000余种植物中都有它的存在。氰苷本身没有毒,但植物细胞破裂后氰苷会部分转化成氢氰酸,使人发生中毒,导致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头晕、头痛、胃痛、呕吐、腹泻等中毒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木薯、白果和北杏是含氰苷比较多的食物。在家烹饪此类食物时一定要慎重,避免一次性大量食用。

含秋水仙碱的蔬菜:

秋水仙碱本身无毒,但进入人体后,被氧化成氧化二秋水仙碱就有毒了。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等症状,严重者可有血便、血尿或无尿。

黄花菜新鲜的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并不能直接食用。若想吃新鲜黄花菜,吃前将黄花菜的花蕊摘掉,再焯水,然后放入冷水中浸泡1小时以上,则可相对降低毒性。

被致病细菌污染的蔬菜:

一些蔬菜因为生长环境的特殊,可能容易被致病菌污染,比较常见的有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

人们常在家中泡发的豆芽就很容易被这些微生物污染。由于豆芽生长的环境同样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因此豆芽易受到致病菌污染。

为保证食用安全,包括绿豆芽在内的各种豆芽,一定要充分加热才能安全食用。

蔬菜焯水,营养成分会流失吗?

菠菜等叶菜在焯水1-3分钟的过程中,维生素C或矿物质元素都会有一定比例的下降,可溶性糖也有相似的趋势。

芹菜和菜豆在焯水1分钟时,除了维生素C含量有所减低外,其可溶性固形物或者矿物质元素,随着焯水时间的延长,并没有显著变化。

因此,对于菠菜等“柔嫩”的蔬菜作物,焯水时间尽量控制在1~3分钟之内,对于芹菜等纤维含量较高的蔬菜,焯水时间可以根据食用习惯相对延长。

对于豆类蔬菜,去除植物凝集素应采取较长时间的焯水,或者高温长时间的烹饪,不用担心营养含量的流失。

即使是营养丰富的蔬菜

也需要科学的食用方法。

.END.

大家好,由于微信推送功能改版,为了您能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请您点击右下角的“点赞”+“在看”功能,这样微信会自动尽早把我们的资讯推送给您。

声明

:”农视网老罗谈冷链公众号收集整理,仅做交流分享;转载请注明,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或做相关处理!本文编辑:老罗

投稿邮箱:xjs_luoyong@163.com

微信号:xjs_20160616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