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非遗联动科技 文化共同传承--机械工程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日期:2023-08-22 13:09:3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27    评论:0    

枣庄 · 山亭

暑期三下乡 

非遗不遗,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为了深刻认知“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调研枣庄农村发展,探寻山亭区西集镇的乡村振兴之路,7月22日机械工程系“为乡村振兴汇聚青春才智”乡村振兴服务队利用暑假时间深入西集农村、深入乡镇基层、深入当地群众,调研当地非遗文化特色产业,致力于探寻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乡村文旅创新发展。团队共13名成员,其中5名为机械工程系相关专业骨干教师,8名专业学生。

步行一个村落,就会翻开一页历史;脚踩一块石头,就会触动一个朝代。西集镇位于山亭区西南部, 枣木高速路、枣滕公路、店 徐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西集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此地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遗址。该镇历史底蕴丰厚,人文文化繁多,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名扬天下,著名文学家贾三近、清道光进士王东槐等著名文人留下碑文真迹,普照寺、伏羲庙等古建筑保存完好。在此先后发现了 灰陶缸、陶豆、罐、 筒瓦、 石斧、鬲腿等文物。现遗址被列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山抱城郭,绿水绕人家

深入人民群众 开展乡村调研

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实现物质精神双富裕,乡村振兴才能辟新路。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了西集镇的发展历史,领略了当地淳朴风土人情,感受到了属于西集人民的精神面貌。














忆红色历史,追寻伏里非遗路

了解文化底蕴,探索新文旅

伏里土陶产于枣庄西集镇伏里村,相传是三皇五帝之一伏羲的故里,距今已有5600多年的历史,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型制、浓郁的汉代风韵、南北朝的特点,被专家誉为“地面上流传至今的珍贵稀有土陶文物”。这里土陶艺术源远流长,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型制、浓郁的汉代风韵、南北朝的特点,明清时期,这里又有吸收其他姊妹艺术之长处的印痕”。伏里土陶以自己独特的造型和别具一格的凸线花纹饰缀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质朴地显示着中华民族四五千年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明显的时代特征,被专家誉为“地面上流传至今的珍贵稀有土陶文物”。





“我摆弄起手拉泥坯、泥条转盘、泥板拼接,感受到了水土交融的力量;坐在窑边,等待熊熊燃烧的火焰把土坯‘升华’成陶器,又感受到了火的神奇;手捧烧好的温热的土陶,爱不释手,心里得到的是一种真真正正的快乐!”甘信祥向团队成员说这番话时,高兴得像个孩子。他说,在他看来,每一件陶器都是有灵性的,静静地注视它们、摩挲它们,仿佛看到了数千年前的风景,听到它们在讲一个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通过社会实践,锻炼了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在高质量发展,工业强市的浪潮中,让“三下乡”活动把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以新的形式送下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相结合。

第一,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利用,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第二,要加强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研究,引入高校、科研机构、民间组织及个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第三,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充分发挥融媒体平台的传播作用,同时,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增强大中小学生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第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地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促进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协同发展,统筹经济社会文化共同繁荣。

实践已经结束,但是团队成员们在实践中养成的坚持不懈、实事求是、团结合作、共同进退的精神将会永远跟随着每一个人,大家的脚步不会停歇,将继续发扬这份精神,在火热实践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实践中展示青春风貌,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END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