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1年,在沪广东人徐阿润于福州路山东路转角处创立杏华楼。专营广式餐饮。徐阿润早年曾在外国轮船上掌厨,退休后在上海利用自己的养老金开设了这家小吃店。白天主要供应广州风味的腊饭,晚上供应五香粥、鸭子粥、云吞等。1872年,徐阿润因年近耄耋,于是将杏华楼盘给他人经营,后多次易手。
民国初年,由于来沪经商的粤商逐渐增多,因此以粤菜为主的杏华楼生意日渐兴隆,于是原先一开间的门面不敷使用。当时的店主李金海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因此与他人合伙在今址翻建一座二层楼房。李金海,广东番禺人,自1888年开始,便在杏华楼厨房担任学徒,后成为该店名厨,1927年经过店员一致推荐,开始执掌杏华楼。1927年,杏华楼再度翻修,建成一座七开间、四层高的酒楼,全店可同时开宴席将近百桌,成为当时沪上最大粤菜馆。申城工商界、军政各界名人都曾前往就餐,李宗仁、孙科、杜月笙等常至杏花楼就餐。此外一些官方大型宴会也放在杏花楼举行,该店曾于三十年代举办过上海市教育局就国联教育考察团抵沪的欢迎晚宴,国联教育考察团中就包括法国著名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由此可见当年杏华楼就已经名扬沪上。由于业绩斐然,店主认为原店名不够文雅,因而决定更改店名。后经一位中学教师苏某建议,随据唐朝大诗人杜牧的诗句“牧童遥指杏花村”而更名为今名,即杏花楼。并且,聘请同为粤人的清末榜眼、知名书法家朱汝珍题写了“杏花楼”三字作为招牌 。

抗战以后,杏花楼于1947年4月15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上海杏花楼升记股份有限公司,李金海担任公司董事长。1956年,杏花楼随同历史潮流,进行了公私合营,至1966年,完全成为国营酒楼。1998年再度改制成立杏花楼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更成今名。2003年,SARS时期,利用停业时期进行酒店翻修,遂成今日规模。
来源:网络
-END-
编辑:秦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