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关注凤凰小城(原名高密时事)
8月14日,《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以“高密市姜庄小学非遗传承赋能全环境育人‘生态圈’”为题,报道了高密市姜庄小学立足实际,深挖非遗资源,以“培养全面而富有特长的人”为办学理念,确立“非遗传承、以美育德”价值导向,打造乡村教育品牌,赋能全环境育人“生态圈”,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有内涵、有温度的高品质学校的经验做法。现将报道内容予以转发分享,以飨读者。
非遗传承赋能全环境育人“生态圈”
“通过专题教育,让本地非遗文化在校园传承中创新发展,永葆艺术魅力,焕发青春活力,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谈起非遗传承教育,高密市姜庄小学校长杜焕新说。近年来,该校立足实际,深挖非遗资源,以“培养全面而富有特长的人”为办学理念,确立“非遗传承、以美育德”价值导向,打造乡村教育品牌,赋能全环境育人“生态圈”,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有内涵、有温度的高品质学校。
01
创新模式,全环境育人“向阳而生”

同时,学校通过课后服务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普及非遗技术,全体必修“基础篇”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基础非遗文化素养,鼓励有天赋或基础好的学生自主选课,研究更高级课程,体验非遗精髓。建立三种评价方式,教师因人而异,采用即时评价或延缓评价进行提醒、干预和矫正。学校联系驻地商家在淘宝商铺代为售卖,货款用来奖励在非遗传承中表现突出的师生,受到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02
全员参与,全环境育人“点亮梦想”

03
家校共育,全环境育人“多向互动”

“每年4月,我校以级部为单位开展非遗创作比赛,邀请非遗传承人、有特长的家长和指导教师为参赛作品打分,对优秀作品进行展览。”杜焕新表示。不仅如此,学校还根据师生建议和要求,每年6月开展非遗社团展示活动,各社团进行成果汇报,接受校内专家点评;每年10月举行“校园民俗文化节”,通过“赏民风、知民俗、展才艺”等活动,让人们观摩、点评学生的非遗作品,促使学生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更多资讯,好信息
声明: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删改本标题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