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6日公映,第二天破4亿元,第三天破7亿元,第四天破8亿元,第五天破10亿元,第9天破17亿元……至于口碑,猫眼9.7分、淘票票9.5分、豆瓣8.6分的开盘分如今不降反升:除了猫眼未变,淘票票和豆瓣分别提高至9.6分和8.7分。这种现象无论在国产片还是进口片中都极为罕见。
逼真的特效,酷炫的动作,细腻的人物表情,《哪吒》大热的背后有些什么样的故事?近年来,随着高质量国产动漫一部接一部的上映,国漫真的崛起了吗?

目前,《哪吒之魔童降世》除了超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为国产动画片票房冠军,也超越了皮克斯的《寻梦环游记》,甚至也把原来的第一名15.3亿元的《疯狂动物城》甩倒了后面。事实上,鉴于《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点映时便获得了超高口碑,业内曾一度预言今年暑期档将出现第一部20亿元级的票房大片。就当下火热的形势看,这个预估还是太小看了它。
看完《哪吒》,许多观众从电影院一出来就直呼“好看”。实际上,这句简单评价的背后,是一组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数据:1318个特效镜头、70家合作单位、66个版本、3年的制作时间……很难想象,这样的成绩竟然出自一个全新的创业者之手。80后导演饺子,《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他创作的第一部动画长片。无数人想知道这位“2019暑期档最成功创业者”的诀窍,来听听他自己怎么说饺子不是科班出身,他是从大三开始自学的动画制作。2009年,他创作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在豆瓣拿下了8.7分的高分,还斩获了包括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等30多个奖项。这部短片的成功,最终成为他后来创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经验和底气。《打,打个大西瓜》的制作周期是3年8个月,在这个过程中饺子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如果中途熬不下去,放弃了,那就再没有了他后来的路,也没有了今天闪耀华语动画界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制作《打,打个大西瓜》的日子里,家里仅有的收入就是母亲每个月1000元的退休金。我跟母亲住在一起,吃超市特价菜,不买新衣服,不拉网线,尽量不出门。那三年半的日子我过得跟生活在空间站似的,三点一线:客厅、卧室、厕所。所以哪吒与父母告别的戏,里面藏着我个人的感悟。我自己是转行做动画的,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在做动画这条路上我不可能走得这么远、坚持这么久。这几场戏是我自己在哪吒身上的一些投射,他也是因为父母的包容、支持和爱,终于扭转了自己的命运。除了饺子,不得不提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监制易巧。此人大学时就看过《打,打个大西瓜》,对饺子的才华大为赞服。6年后,当易巧成为光线传媒影业彩条屋影业CEO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想到把饺子带入光线传媒正在布局的动画领域。也正因为此,《哪吒之魔童降世》才从一开始就拥有了比《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先行者好得多的出发条件。要知道,做一部能上大银幕的动画长片,其花费的人力物力绝不是仅靠个人理想就能做到的。饺子是幸运的,但前提是他在沉寂6年后依然能一把抓住机会。最终他做到了,给出的第一个选题就受到了合作者的认可。有一天,我接到一个叫易巧的人打来的电话。他自称是光线的,说光线的王总和李总都很喜欢《打,打个大西瓜》,想找我见面聊聊。当时已经见过太多不靠谱的投资人,也没太放在心上。后来易巧很快飞来了成都,跟我见面。我突然感觉这次遇到的人很靠谱,和以前那些想空手套白狼的人不一样了。当时他问我:“咱们花上三五年时间,沉下心做一部长片,你来不来?”我没回答他,回去认真琢磨了几个月,回了他一个排版难看的PPT,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个题材是我自己选的。因为这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最后参与这个项目的人数达到1600多人,所以肯定要把握好风险。如果直接造一个新的IP,风险实在太大了。要知道,就算强如迪士尼,人家做的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白雪公主》。我们又怎么有那样的自信,觉得随意造一个新的IP出来观众就会接受?《哪吒之魔童降世》实际参与的制作人员超过1600人,协助的制作团队有60多家;全片最初有5000多个分镜头,大概是普通动画的3倍,最后经过导演挑选留下的不到2000个;占据全片80%的特效镜头,共邀请了全国20多个特效团队助阵……可以想象整个创作过程的艰辛和繁琐。理工科出身的饺子内心理性强大,但他的制作人员以及分包公司的制作人员基本都被逼疯了。可是,再苦也要顶过去不是么?顶过去,就是另一片广阔天地。很多分包公司都表示,做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后,他们公司的离职率变得很高,因为我们要求实在太高,很多镜头反反复复老是修改还是过不了。有一个公司的特效人员负责做“申公豹变身脸上长毛”的特效镜头,当时他磕了两个月还是没有通过,遭受了深深的挫败感,被迫辞职。然后那个镜头被分包公司交还给我们,我们又找了其他公司,没想到刚好是那个特效人员跳槽去的公司。那个公司的领导说,听说你对这个镜头很有研究,那还是交给你吧。于是他就继续磕,最后把这个镜头磕出来了。如果有人问我,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不晓得。但我晓得,他的命就是让申公豹长毛……我们自己的团队也是一样。在有限的经费和有限的时间下,所有制作人员都是豁出命地做。从剧本、场景、人物、分镜头,每一步都是不断地磨,如果哪一步觉得轻松了,我就想,肯定是因为要求太低了,制造麻烦也要让它变得更难。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996,我们的制作人员都觉得996很幸福啊,还问是哪家公司,说他们都很想去。《哪吒》火了之后,一种声音随之而来――“国漫崛起”。从2015年《大圣归来》到今年年初的《白蛇:缘起》,再到如今的《哪吒》,一部接一部的高质量国产动漫上映,中国的动漫行业真的火起来了吗?自《大圣归来》以来,国产动漫的门槛和标准都在慢慢变高,制作的技术和质量也大幅提升,但离国漫真正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从技术到内容,再到成熟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破题需要各方努力。
注:本文由泰古旅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谢谢合作!
文-商-旅
集成创意服务商
激活文化基因 | 融汇商业思维 | 缔造旅游传奇
文旅创意 ▪ 规划设计 ▪ 运营孵化
文旅小镇 | 古城古村 | 文化景区 | 文旅地产 | 文化乐园 | 文博商展 | 文创IP
021-61609601
taicoolvip@163.com
www.taicool.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