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案例回顾
事件经过:
一位60岁左右的顾客,咨询某医美机构的除皱项目。
咨询师L向顾客推介两个促销方案:499元与580元。为促成“升单”,L声称580元方案所使用的药物剂量更大,效果更好。顾客因此选择了580元方案。
事后,顾客经多方了解,发现两个方案实为同一品牌、同一剂量,差异仅在于其他非核心促销内容。顾客随即向集团投诉。
错误处理:
机构院长在接到集团问责后,为掩盖咨询师的不实陈述,非但没有纠正错误,反而采取了一个更具破坏性的行动:实际降低了499元方案的药物剂量,以“符合”咨询师之前的描述。
此举将口头上的销售欺诈,转变为了实质上的医疗操作欺诈。
二、 问题根源深度剖析:这不是孤例,而是系统性疾病
表面看是咨询师个人的职业道德问题,深层则反映了企业在管理、文化和制度上的多重漏洞。#美业 #医疗美容科
事件经过:
一位60岁左右的顾客,咨询某医美机构的除皱项目。
咨询师L向顾客推介两个促销方案:499元与580元。为促成“升单”,L声称580元方案所使用的药物剂量更大,效果更好。顾客因此选择了580元方案。
事后,顾客经多方了解,发现两个方案实为同一品牌、同一剂量,差异仅在于其他非核心促销内容。顾客随即向集团投诉。
错误处理:
机构院长在接到集团问责后,为掩盖咨询师的不实陈述,非但没有纠正错误,反而采取了一个更具破坏性的行动:实际降低了499元方案的药物剂量,以“符合”咨询师之前的描述。
此举将口头上的销售欺诈,转变为了实质上的医疗操作欺诈。
二、 问题根源深度剖析:这不是孤例,而是系统性疾病
表面看是咨询师个人的职业道德问题,深层则反映了企业在管理、文化和制度上的多重漏洞。#美业 #医疗美容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