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国家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提升产业平台功能”等鼓励政策。当前我国已进入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县域经济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功能节点,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区域。伴随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将得益于区域新竞争优势的构建和产业集群空间的重塑,县域工业升级将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承接产业转移是县域工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在城市群发展中,中心城市作为区域乃至国际经济中心,主要承载科技创新、核心制造、国际商贸、综合物流枢纽、文化创意等核心功能,对外疏解规模性制造业、零部件及产业配套、区域性物流仓储等非核心功能环节。城市群圈层式产业腾挪,呈现由低端产业向中高端制造业逐步扩散的趋势,是县域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工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当前,县域经济已经具备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基础,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过程中,可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带动工业升级发展。县域承接产业转移,以产业新城或产业园区为依托,根据资源禀赋优势承接城市的产业转移,对接先进要素资源流动,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同步增长。
链接:海安承接上海产业转移
江苏海安市位于南通、盐城和泰州交界处,距离上海100公里,有着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自2012年起,海安启动产业集群培育计划,以链式发展助力工业经济升级,已形成化纤、纺织服装、现代丝绸、电梯、锻压、建材机械、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及轨道交通、电子元器件、机器人、环保装备、新能源、现代建筑、现代家具、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产业集群。海安市以常安纺织科技园、上海(杨浦)工业园、上海(奉贤)工业园等合作园区为抓手,主动融入上海、苏南产业链分工体系,围绕主要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深入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尤其是注重研究上海非大都市核心功能疏解带来的产业转移机遇,连续多年在上海多个城区举办招商推介活动,成功引进上海企业200多家,成为长三角产业跨江跨区互动发展的典范。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以智能装备、电器电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主,已引进上柴动力、中机浦发、利安润滑设备、圣懋控制设备、昭华精密、旭东机械等多家上海企业。上海奉贤(海安)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产业,已引进水星家纺、浩驰科技、盈泰塑胶、美高新材料、金午实业、金一自粘等多家上海企业。二、改造传统产业是县域工业升级的必要阶段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县域经济已取得长足发展,很大一部分县城拥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体系,全国百强县排在前列的县域制造业甚至超过了一般的地级市。但从整体上来看,相对于中心城市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县域工业的转型升级相对较慢,很多县域工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具备很大的改造提升空间。在我国制造业逐步迈向中高端产业链的过程中,县域经济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技术趋势,按照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要求,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变,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推动传统工业经济向现代智能工业提升。
链接:余姚制造业向“智造”跨跃
近年来,浙江余姚市大力推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产业转型,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工量具、模具、有色金属加工制造、橡胶塑料制品等五大传统制造业,实现了由“制造”实现向“智造”的跨跃。针对重点传统优势行业,组织实施“机器换人”行业示范应用工程。引进和培育一批集“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设计、实施、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工程公司,为传统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智力支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行业组织等组建制造业行业创新中心,打造汇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的创新平台,加快构建适合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围绕工业企业“350”梯度培育计划,着力打造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梯队,支持重点培育企业通过开展“四换三名”、智能化(自动化)改造、研发创新、兼并重组等举措,提升规模实力、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众创、众筹等新型制造模式和新业态;推进中小企业互联网协同制造平台建设,实现制造能力的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培育智慧集群。依托制造业升级需求打造智能机器人小镇,现已入驻企业100余家,初步形成以机器人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于一体的产业链,建设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基地,落地“机器人大讲堂”,成立浙江肯倍机器人学院,专业进行工业机器人人才培训与设备研发,每年培养机器人专业人才达千人。三、培育新兴产业是县域弯道超车的重要方向
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未来产业也正在走上城市经济的历史舞台,以科创经济为引领的新经济浪潮席卷全国。在城市群和都市圈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下,县域作为城市群和都市圈中的功能节点逐步凸显,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成为县域弯道超车的重要方向。在东滩智库以往的微文中,曾多次谈到县域培育新兴产业的案例,如邳州、新昌等。县域经济应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以创新为引领的县域特色经济,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县域产业创新体系,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链接:德清培育地理信息产业
2011年5月,原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与德清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基于此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规划面积4.69平方公里,2022年小镇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集聚创业创新人才6500余人,从无到有打造了全球北斗地信产业新高地和创新策源地。
目前德清已引育各类“地理信息+”企业430多家,代表企业有千寻位置、浙江中海达、浙江国遥、浙江正元、长光卫星、方正电机、嬴彻科技、图达通、文远知行、海康智联等,形成了涵盖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的完整产业链。在产业培育过程中注重软件研发与硬件制造齐头并进,明确地理测绘、航天航空、北斗时空、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激光智造等细分领域,打造“地信+人工智能”“地信+车联网”“地信+通用航空”“地信+高端智造”等多个跨产业平台,举办莫干山国际地理信息高峰论坛、首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第三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等交流活动。2021年,德清规划打造以地理信息产业为鲜明特色的“地信智慧城”,推进地信科技园、孵化园、车联网大楼、地理信息科技馆、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展览中心、大剧院、篮球场场馆、凤栖湖商业综合体等多元化功能项目建设,开启德清地信产业发展的新阶段。2022年,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成为联合国在华设立的首个直属专门机构。
- END-
想交流互动?
后台留言添加小助手微信
进入产业社区主题交流群~
【记得添加好友时备注“身份+入群”】
北京菁喜成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17年,专注空间资产的深度运营。
聚焦产业社区深运营+数智化场景解决方案、内容提案输出落地闭环,以顾问咨询、社区代运营、管理团队培训、解决方案落地等功能,提供系统服务,让资产提高运营效率,成为中国城市更新存量资产精细运营的领军服务商。
成立五年来,深度服务科创产业运营商:中芯国际芯空间、之江实验室、上地元中心、中关村东升等产业社区代表型项目,实现服务能力提升、社区化运营、数字化解决方案与资产管理等系列服务,获得良好的落地效果。同时聚焦产业社区深运营与数智化研究,联合北大信息研究院、凤凰资管学院、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22城市更新产业社区专题白皮书》,夯实行业研究领军地位。
自成立以来,帮助数位城市更新领军企业:太古集团、万达商管集团、大悦城控股、世茂集团、凯德集团、万科集团、嘉德集团等企业平台总部,进行城市更新运营战略及团队数智化培训;为杭州上城区、西湖区,成都武侯区、青羊区,上海临港、长宁区提供政府层面的产业引入和存量资产精细运营相关服务。
同时,该公司作为中国城市更新论坛的核心策划组织团队之一,创建城市更新论坛数字资产研究中心,为存量资产数智运营开源共建,持续提供平台型力量。
截止目前,已联合发起承办中国城市更新论坛、AHF国际商业地产与城市更新峰会、海南国际文创周、长江文化艺术周、中国(杭州)智慧城市产业峰会、杭州文创未来大会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论坛等数十场行业峰会活动,邀请上百位行业领军人物参与,链接上千家企业共创合作,通过平台构建持续助力城市更新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