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下午,由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闵行区人民政府、PGO 绿色能源生态合作组织共同举办的“全球视角下新能源发展高峰论坛”在虹桥新华联索菲特酒店隆重举行。本次论坛聚焦新能源行业的全球化高质量发展,共同探讨新能源产业链在国内如何协调发展,防止重复投资以及过度竞争等问题,汇集了包括上海市政府、闵行区政府、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领导、业内知名专家、龙头领军企业家等在内的众多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行业发展新趋势与新机遇。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受邀出席本次论坛。
论坛现场

主旨报告分享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与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CEO印荣方,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海东,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承军,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部副总裁陈夫海,宁波欧达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鸿雁,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方明,考克利尔竞立(苏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经理高书,北京市中伦 (上海) 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蔡荣伟围绕“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及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就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化发展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发表了各自看法。
我专委会秘书长吕芳发言
吕芳秘书长介绍了目前光伏供应链面临的两个变化:“一个是以中国为中心转向了全球本土化和近岸化;另一个是供应链转向了效率和安全双兼顾的特征”。
在全球供应链新一轮博弈中,吕芳秘书长作为IEA PVPS全球七位副主席之一,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全球化进程提出了以下预警:“要特别关注2022年8月生效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简称为 IRA法案)以及2023年5月出台的实施细则,以及类IRA政策,欧盟的净零和工业法案。这些以产业补贴为特征的政策都目标指向从海外‘制造业空心化’,变为‘制造业回流’,因此我们看到美国和欧盟都宣布了2030年分别打造本土50GW、100GW的光伏产能目标”。
“美国IRA法案细则发布,加大本土制造竞争力,进而对我国甚至全球的光伏供应链带来深远影响,亟待关注”,吕芳秘书长详细介绍了细则后,呼吁道“短期内,即便中国光伏产品较美国本土产品可能存在10%的补贴奖励差距,但要通过持续提升光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弥补差距,保持中国光伏产品更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穿越市场壁垒”。
她提到“针对重要原材料需满足40%及以上本土制造门槛的要求,可以优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相关配套产业链的海外布局、鼓励国内产业链上下游在海外区域发挥协同优势,集聚发展,重构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外产业集群”,同时她预警提到,“要注意邀请专业的涉外律师团队、国际行业协会组织和光伏龙头企业代表,深入了解和研究美国以及欧洲等地区相关政策法规走势,科学研判全球光伏产业链多元化、本地化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加强对市场壁垒、管制政策等敏感信息的监测,必要的时候,需要提供如闵行虹桥区法务护航等专业保障服务”。
最后,吕芳秘书长也提到,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需进一步扩大内需,深耕国内多场景、高比例的光伏应用潜力,通过提供绿色金融、产业政策等,扶持国内光伏产业链信心;夯实国内光伏产业大后方和根据地,助力已经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的新兴光伏产业基地继续做大做强,比如嘉兴秀洲、安徽滁州等地,维护坚强、有弹性的国内光伏供应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