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策展人以为,策展大纲的重点在于“你要讲什么”。❌ 其实不对。\n✅ 真正关键的是:你打算怎么讲?\n所以这期,我们讲怎么用结构讲清楚故事。\n① 结构决定讲法,结构决定节奏\n❓为什么先搭结构,而不是先写内容?\n因为大纲,是一个“空间里的故事剧本”。观众不是读书,而是“走”进去,每一步的感受节奏,\n都由策划、空间、平面来编排。\n所以大纲结构,要提前规划出三件事:\n✅ 展览内容的逻辑顺序✅ 展览空间的章节分布✅ 展览节奏的起承转合\n② 三种经典展览结构\n✅ 结构一:时间轴结构\n(适合:历史类、发展历程类、纪实类展览)\n时间线,是最能让观众建立历史感的方式!\n? 注意:一定要明确阶段逻辑,不能简单按“年代分段”;每一阶段都要有“代表事件”支撑。\n✅ 结构二:主题单元结构\n(适合:复合型内容、产业类、教育类、跨学科类)\n? 注意:\n每个单元要“主题明确”+“内容聚焦”;\n单元之间要有联系,不能是孤岛。\n✅ 结构三:情绪/叙事线结构\n(适合:具故事性、沉浸式、艺术类、公益类展览)\n把展览做成一部“行走的纪录片”。\n? 注意:情绪推进要“有坡度”——不能一上来就高潮;\n视觉与空间要配合节奏(光影、动线、音效)。\n③ 大纲怎么分“层级”?\n一份规范的大纲,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层级:\n前言、部分、单元、组、说明、结语\n④ 注意这几点“地基问题”\n✅不要只看“内容”,要看“逻辑关系”\n→ 每一章节之间是什么关系?时间线?因果?并列?\n✅ 每一部分都要有“标题句”\n→ 不是只有目录,还要一句话说明这一段要讲什么。\n✅ 每个单元至少回答两个问题:\n→ 展什么?为什么展?要让观众获得什么?\n✅ 不要“平均分配”\n→ 高潮可以多篇幅,次要的、过渡的可以简略。\n⑤ 4个实用结构搭建“加分项”\n✅ 推荐用可视化的流程图\n梳理“前言→部分→单元→展项”结构。\n✅ 设置“入口-出口”标签\n每个章节开头注明“观众带着什么问题/期待进入,什么变化出去?”。\n✅ 用关键词写标题\n章节标题要贴近主题、精炼明了,例如“工业启蒙——机器初声”。\n✅ 模拟观众动线\n《美国博物馆展览设计指南》指出,大纲应考虑动线顺畅、观众体验路径清晰。\n✅ 总结:\n搭好了结构,内容才能落地、空间才有逻辑、体验才有节奏。\n#展览设计 #展厅设计 #策展 #展览展示 #展馆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