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法律制度:1部核心法+3大适用范围+6大原则\n \n一、基础框架:《对外贸易法》是核心依据\n我国对外贸易的“根本规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下简称《外贸法》),它是调整货物、技术、服务等各类贸易活动的基础性法律。\n \n二、适用范围:3大贸易+地域限制,别搞错!\n《外贸法》管什么?3类贸易+1类保护,但地域上有“例外”:\n1️⃣ 对象范围(管哪些贸易)\n货物进出口:最常见的“实物贸易”;\n技术进出口:专利、商标、技术秘密等“非实物贸易”;\n国际服务贸易:跨境提供服务;\n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外贸中的侵权行为。\n2️⃣ 地域范围(管哪些地方)\n《外贸法》仅适用于中国内地(大陆地区),不适用于“单独关税区”\n⚠️ 单独关税区:指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有自主权的区域,我国目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n \n三、6大核心原则:外贸活动的“底层规则”\n《外贸法》的核心是6大原则,直接决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n1️⃣ 统一管理原则:商务部牵头,多部门协同\n主管部门:商务部是“总管家”;\n协同部门:海关(管通关)、税务(管出口退税)、市场监管(管质量)等部门分工配合(比如企业出口食品,需同时符合海关的通关要求和市场监管的质量标准)。\n2️⃣ 公平自由原则:市场准入+公平竞争\n自由:除“禁止/限制类”外,企业可自由开展外贸(如普通商品出口无需额外审批);\n公平:禁止垄断、倾销、补贴等破坏公平竞争的行为(比如企业低价倾销商品,会被反倾销调查)。\n3️⃣ 平等互利原则:贸易要“双赢”\n强调“权利义务对等”(比如我国给别国关税优惠,对方也需给我国同等优惠;别国限制我国商品,我国可反制)。\n4️⃣ 区域合作原则:自贸协定是“绿色通道”\n支持与其他国家/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WTO允许的区域合作形式),通过降关税、简化流程等提升贸易效率。\n5️⃣ 非歧视原则:“一视同仁”的两层含义\n最惠国待遇:对所有WTO成员,给予的优惠不得低于给“第三国”;\n国民待遇:对外国企业/商品,给予的待遇不得低于本国企业/商品。\n6️⃣ 互惠对等原则:“有来有往”+“以牙还牙”\n有协定依协定:若与别国签了贸易协定(如《中欧投资协定》),按协定给待遇;\n无协定看互惠:没协定时,按“你给我优惠,我也给你优惠”的对等原则处理;\n反制歧视:别国对我国搞歧视(如加征关税),我国可采取同等措施(如对其商品加征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