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上:用投资和基建换影响力\n○ 躲避美国关税:25年4月美国对中国加征最高50%关税后,中国企业快速转向中东(在迪拜组装电子产品再卖到美国,关税能从37%降到11.8%,相当于“绕个弯省钱”)。\n○ 抓能源和基建:\n- 和伊朗合作开发油田(控股亚达瓦兰油田51%股份)\n- 修铁路直通中国,避开可能被封锁的海运路线。\n- 不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伊朗石油只占中国进口的15%,更多依赖俄罗斯和沙特,避免被局部冲突“卡脖子”。\n○ 推广人民币结算:和伊朗、沙特签本币互换协议,买石油直接用人民币付账,躲开美元波动风险,又悄悄挖美元墙脚。\n \n二、外交:谁打架都劝和,积攒信誉\n○ 2023年3月,中国把沙特和伊朗两个死对头拉到北京谈和,促成两国断交7年后复交。美国媒体称这是“中国外交模式的胜利”,因为美国多年没搞定的事,中国靠“不站队+低调牵线”做成了。\n○ 当调解专业户\n2025年6月美军空袭伊朗核设施后,中国四句话:“停火是出路、平民不能伤、谈判是正道、国际要介入”。站在“只劝架不递刀”的立场。\n \n三、安全: 项目本地化,能源多元化(分散风险)\n○ 给投资上“保险”:\n- 在伊朗的油田项目,雇当地人干活+用人民币结算,就算打仗也能保住部分收益。\n- 修高铁时把60%工程分包给伊朗公司,绑成利益共同体。\n○ 军事上“秀肌肉”但不卷入,派电子侦察船到波斯湾监控美军航母,既警告美国,又避免正面冲突。\n \n四、帮中国企业出海,教他们“本地化活法”\n○ 中东规则复杂(沙特征宗教税),中国搞了一套“出海指南”:\n- 政府办中阿博览会教合规,学者研究“双轨合规论”,会计所教企业避税坑。\n- 25年5月迪拜经贸大会,帮中企对接中东项目,参展企业平均出口大涨。\n- 沙特25年对中国不锈钢管加征27%反倾销税,提醒企业,光靠低价行不通了,得升级技术或找新市场。\n \n五、终极目标,换长期话语权(推人民币,推中国标准,拿未来规则权)\n○ “中阿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同发展”代替“美国式拉帮结派”。\n- 规则上抢定义权:在沙特智慧城市项目里塞进中国技术标准,未来全中东都可能沿用。\n- 美国想从中东抽身去围堵中国,结果中国反手用经济合作+和平倡议扎根,让中东国家觉得中国更靠谱。\n#和平与发展 #经济形势下行 #兔子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