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讯控股2023年营收6090亿(人民币,下同),同比+10%
* 归母净利1152亿,同比-39%,受去年分美团视同一次性收益影响。
* 非国际准则下归母净利1577亿,同比+36%。
*
* 腾讯持有大量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及联合营公司,所以我们看腾讯只关注非国际准则下归母净利润就可以了,它更能体现腾讯主营业务的真实性。另外网上对腾讯年报的解读又多又好,我自愧不如,就不班门弄斧了。在此只简单的记录一下一些毛估数值,作为日后自己的交易依据。
*
* 受益于游戏业务的复苏及几款重磅游戏的上市,还有视频号加码带来的广告增长,以及金融业务的稳定发展,但受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影响,略悲观的毛估估未来三年腾讯的非国际准则下净利润年化增长12%—15%,就取值13.5%吧,即2024年1800亿,2025年2000亿,2026年2300亿。
* 给予25倍估值,则三年后合理估值为2300*25=57500亿人民币。理想买点在28750亿以下,以当下汇率计算,约合330港币以下。
* 一年内卖点取35倍估值时,即1800*35=63000亿人民币,以当下汇率和股本计算,约合720港币。每上涨10%卖一次,分三次卖完。也就是在40倍出头的市盈率下清空,落袋为安。坐过山车的话,会付出太多的时间成本。当然这样肯定会错过长牛股,但投资机会永远会有,投资标的永远会有。
*
另外,腾讯今年2024年分红约320亿港币,然后拿出超1000亿港币进行回购,这力度比以往任何年份都大,且大的多。可能其他人认为这是腾讯受当前政策法规等大环境的影响从而进行的战略性收缩,舍弃原来的流量+资本,是无奈之举甚至是减分项。但对我而言,却是让我通透的地方。
以前我就老是琢磨不通,腾讯持有公允价值约9000亿的投资组合,这部分始终不计入当期损益(连我们进行估值都要把这部分刨除去!),那么问题来了,腾讯的现金流来自其主营业务,现金不少,但每年分红都少得可怜,都把余下的钱又投入到新的公司上,滚来滚去,投资组合的价值变化无常,又不计入当期损益,净利润得不到增长,只是可辨识的公允价值大了或小了,受牛熊市影响很大,因此这部分不受资本市场待见的可能性很大。更何况还有一种极端情况就是这部分一直、始终不受资本市场待见,价值一直、始终不能在股价体现,而作为小股东又只能分得到少得可怜的红利,遇到主营业务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情况,我们小股东能得到什么?毕竟别的现金流量好的大白马,即使业绩不增长,还有三四个点以上的大手笔分红。那么腾讯呢?没有高股价,没有高分红。说是价值不会缺席只会迟到,难道等到头发花白、年过花甲、海枯石烂么?我们是来投资赚钱的,不是来证明错对的。对此,我始终想不清楚。
幸好,幸好,不知道是不是各级股东都有这方面的顾虑,从而给了腾讯董事会这方面压力;还是腾讯高层受到监管和相关政策的影响,从前年开始,腾讯陆续把投资的美团和京东分了,作为股东,得到了相应的投资回报,甚是欣慰。
自己投资的公司,通过投资其他公司产生了大额收益,把相关收益分给自己的股东,然后保留一部分再去新的投资,再产生新的收益,再有新的分红…..如此循环。我觉的这才是正常该有的样子,也只有这样,真正的内在价值才得以体现,我不信资本市场会对这样的价值视而不见。
现在的变化正合吾意,加大分红,大额回购,无论对股东的回报还是对公司内在价值,都是真正的提升。
我自认才疏学浅,只是记录自己的看法,无论对错。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