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发区立足全区“一三五六”总体布局,聚焦产业发展,突出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一产业一链条一联盟”模式,推行“组织联建、发展联动、服务联推”工作法,突破产业、区域隐形壁垒,以“党建内链”领跑“产业外链”,有力助推优势主导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吸纳主管部门、链上企业、行业机构等各类主体,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工作体系,做到撒下去“千条线”、拉上来“一张网”。
立足“抓什么”,把战斗堡垒建在“链”上。按照“产业关联、区域相邻、便于组织”原则,以链主企业为核心、规上企业为重点,整合链上企业、行业机构组建集成电路、高端交通装备等2个产业链党建联盟,辐射带动链上企业52家、党组织23个、党员1212人,其中集成电路产业链党建联盟被确定为市级联系点。
明确“谁来抓”,把服务赋能落在“链”上。明确7家职能部门作为联盟牵头服务单位,将企服科室负责人纳入联盟主席团,健全联盟运行机制,强化跟踪指导;依托“红色服务经理”组建“红浦指导员”团队,以点带面,整体提升产业链党建水平。
聚焦“怎么抓”,把要素保障融在“链”上。在各党建联盟设立工作专班,出台实施方案,定期研究部署、稳步推进产业链党建全景图。实施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机制,建立“一企一策”信息库,推动各类要素高效流转。组建以“党小组—生产班组—工会小组”为矩阵的攻坚团队,推动组织建设与产业链条同步延伸、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


着力打造“枢纽型”共建共享机制,推动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组织抱团、资源抱团、发展抱团。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共谋发展“强链”。以整合资源、协同发展为主题,组织参建部门、企业开展联席会议6次,联手解决产业发展重点突出问题。建立轮值机制,联盟主席团单位轮流举办高可靠封装国产化材料应用暨技术交流会、“浦创联”产业技术交流会等系列活动,推动党建互学、发展互促。
建立多方协作机制,牵线搭桥“补链”。开展“聚焦芯动能 智创芯未来”主题沙龙活动,组织联盟企业与区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等单位“零距离”沟通,推动政企信息互通共享。组建“红浦帮帮团”,邀请2家金融机构、6家高校院所、8名行业专家入盟,推动华天与中北大学等4家高校共建实习基地,沐曦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建沐曦高性能GPU研究院。
建立互联互通机制,内外拓展“延链”。推行“双月论道”计划,举办集成电路产业链党建发展论坛、开“芯”下午茶等多场“红浦联谊会”,开展长三角一体化联学联建活动,推动3对长三角链上企业签订共建协议,实现抱团发展。在平台助推下,集成电路产业和高端交通装备产业签约项目数稳步上升。


秉承“一切为了发展 一切服务企业”的工作理念,健全完善全周期服务机制,推动项目落地建成、企业稳步发展。
“定制化”政策扶持,抢占培大育强“制高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采取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充分摸排企业发展需求、困难问题,在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在联盟推动下,华天晶圆级封测基地一期、台积电1B、芯爱三个“百亿级”项目顺利建成并陆续投产;华天科技入选南京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三乐集团入选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获得首届江苏专利优秀奖;长晶浦联等6家企业入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专业化”人才服务,共铸智汇创新“红引擎”。联合南京邮电大学不断丰富“浦芯精英”人才定制培养内涵,培养芯德、华天等5名硕士研究生入学。开展“惠享芯才”品牌活动3场,与区科技局联合举办人才企业问需座谈会,与南京大学等6家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聚力服务人才发展。贯彻落实“人才强市25条”“重点产业人才7策”等政策,全年兑现人才安居政策资金733万元。
“集群化”阵地打造,构建提质增效“服务圈”。完成党建展示中心提档升级,高标准打造融合园区党建展示、产业互动、群团服务、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党群空间,广泛开展专题辅导、集中研讨等活动30余场。成立企业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企服窗口,创新“企服每月办”机制,聚焦涉企关键问题,每月专题会商攻坚,不断推动难题有效化解、诉求精准落实。


内容来源:开发区党群工作办公室、先锋浦口
审稿:王春娅
审核:潘晓亮
发布:吴晓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