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品牌亮点丨小安山镇:创新“3+3”工作法 打造“安心公岗”服务品牌

   日期:2024-04-10 22:18:3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14    评论:0    

近年来,梁山县小安山镇坚持把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作为民生改善创新的重要举措,围绕公益性岗位“留得下、选得准、用得好”目标,严把岗位开发利用环节关口,创新人员管理服务制度建设,成功打造让公益岗人员舒心,群众暖心、组织放心的“安心公岗”服务品牌。

依托“三个把关”
奠定品牌基础

一是严把“岗位设置”关。突出关口下移,精细把好公益性岗位设置关键点,始终坚持“人岗相适、人岗匹配”原则,立足镇域困难群体技能偏低和年龄较大实际,瞄准“家门口”设岗,从补短板助弱残、破解村里杂事无人管等方面入手,实施“公益岗+”岗位开发模式,将过半城乡公益性岗位用于保洁、村内巡查、网格员等技能要求和体力要求不高的岗位。全镇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在岗254人,其中村容保洁61人、乡村网格员95人,社会救助协理员23人,护林绿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岗位共75人,实现困难群体“就近就地就业”。
二是严把“资格审查”关。将“资格审查”贯穿始终,紧盯全镇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残疾人、大龄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大龄失业人员等六类人员,实施“党支部推荐初审、管区评审复审、镇级联审终审”的三级审核制度,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比对识别手段,形成“公益岗”人员数据库,实现民政、扶贫、残联、公安数据“联动联审”,精准识别符合条件人员,兜底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做到最需要帮扶对象“应帮尽帮”。
三是严把“招聘程序”关。岗位聘用严格按照“一公告、二申请、三评议、四审核、五公示、六审批、七培训、八上岗”“八步”工作法组织实施,坚决做到“两个不允许”,即,不允许未经“四议两公开”程序上岗;不允许未经人社、民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残联等相关部门资格联审上岗。另外,对组织报名、资格审核、公示公开等每个关键环节留存影像资料,坚决杜绝优亲厚友、徇私舞弊现象,确保选聘程序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截至目前,公益岗人员中大龄人员229人、脱贫享受政策户11人、低保和残疾人14人。

注重“三个结合”
放大品牌效应
一是与网格管理相结合。围绕全镇中心工作,建立“镇村户”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依托公益岗“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将公益性岗位人员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镇设置42个综合网格,259个微网格,254名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全部入网入格,实现 “一网覆盖”“一网统揽”“一体作战”。并根据每名公益岗性格特点,设立“环境卫生保洁员”“防溺水巡查员”“创稳网格员”等岗位,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作要求和标准,全年参与环境整治、道路抢修、基础设施维护、网格大排查、关心关爱服务等活动120余次,实现公益性岗位上岗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二是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为进一步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适应能力和岗位专业技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小安山镇不定时围绕环境卫生整治、防止返贫监测和基础设施维护、“关爱服务行动”等内容,积极开展“通用知识+专业技能”培训。在课程设置上,针对部分培训对象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等情况,采取“集中授课+实操”方式,运用示范引领、现场模拟、案例分析、收看音像等方法,力求培训的实用性、实效性,全面提升工作方面的综合能力,切实让“小岗位”发挥“大作用”。
三是与提升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村“两委”、党支部、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通过一带一、一带多结对,思想上面对面传、工作上手把手教、作风上心贴心带,帮助公益岗人员尽快适应工作角色、进入工作状态,增强干事热情。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开辟出“公岗服务驿站”,多方位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公益岗人员提供避暑取暖、歇脚饮水、工作交流等服务。

紧扣“三个创新”
做强品牌特色
一是创新资金管理模式。为防止出现人岗分离、有岗无人、冒名顶替、虚报冒领、“人岗不相适”、“只领薪、不履职”等情况发生。小安山镇层层压实责任,创新补贴发放流程,建立“一村一册”管理档案,定期公示公益性岗位人员考勤记录及工资标准,各村级考勤记录经村主要负责人申报、包村人员复核、管区书记终审,三级审批,层层把关,签字确认后,发放补贴待遇。
二是创新人员管理机制。建立“日常、年度、临时”三段考核制度,形成人员管理评星定级档案,分档考核,构建优者奖、劣者汰的良性循环格局,评选乡村振兴先锋、扶残助老先锋等各类岗位先锋,对测评为“不称职”者予以清退。同时紧抓日常工作“平时测”和重大任务“临时考”,借助人居环境、秸秆禁烧等重要节点工作,积极挖掘发现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心服务群众的公益岗人员,对于表现突出的,及时纳入村后备干部培养。加大从公益岗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不断吸收优秀公益岗人员加入党组织。截至目前,已经有26名公益岗人员成功纳为入党积极分子。
三是创新监督检查渠道。按照“谁用人、谁管理”原则,打通“线上”+“线下”监督管理渠道。“线下”实地检查,由村居建立专人考勤台账,每日进行核实签到考勤,并有由人社工作组牵头,组织纪委、督考工作组、党政办、管区等不定期对公益岗人员在岗情况进行突击检查。“线上”实时监督,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群,每日利用水印相机线上打卡,同时公开举报监督电话,接受群众实时监督,实现“线上有监督、村级有考核,群众有评价”,切实让岗位管理更通畅、工作效率更高效。

供稿:小安山镇

20240410第5期(总第57期)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