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餐饮正孕育出一艘艘“航母”:
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无名缘米粉等经典品牌遍布全国;
以及刚破千店的“品类黑马”米村拌饭、专注直营的喜家德虾仁水饺、东北老板创立的五谷渔粉……
说到东北餐饮,你会想起啥?
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
狭隘了!
东北餐饮正孕育出一艘艘“航母”:
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无名缘米粉等经典品牌遍布全国;以及刚刚破千的“品类黑马”米村拌饭、专注直营的喜家德虾仁水饺、东北老板创立的五谷渔粉……
哎呀妈呀,不数不知道,一盘吓一跳。
米村拌饭:千店新秀的走红之路
2023年12月10日,东北餐饮再出黑马品牌,米村拌饭突破1000+门店。
米村拌饭,发源于吉林延吉,是一个主打朝鲜族美食的连锁快餐品牌。
2017年才有60家门店的它,即使在2022年疫情期间,也没有停下,实现了门店数量的翻倍。
米村拌饭为啥这么猛?
——首先,不仅产品好,品牌做得更好。
在店铺的每个角落,几乎都能看到米村无孔不入的刷屏式的广告。
“央视三次报道”的字样,墙上各式菜品的联排产品照,或是大厨切牛肉、做泡菜的手部特写……
强大的感官攻势,几乎让人感受到自己仿佛身处一家有历史有文化的老字号,吃进嘴里的是一顿有技术有传承的好饭,而不是一家普通的连锁快餐店。
——其次,消费体验做得好。
快餐如何做消费体验?米村拌饭就是给足“满足感”。
米村通过菜码多、用料足,免费送汤和小菜的人性化做法,给消费者赚取满足感。
坦率说,虽然是预制菜,但端上来的菜品卖相都不错,而且分量不少。虽然是快餐店,但服务异常活跃且殷勤。
——第三点,选址拉高品牌势能。
米村拌饭不仅开店猛,位置也很自信。据窄门餐眼数据,54%的米村拌饭门店开进了各大购物中心里。
如何提高购物中心的竞争力呢?
米村的产品结构也经过精心设计。既有烤牛肉拌饭、安格斯肥牛等经过市场验证的品类,也有芝士年糕鸡、金枪鱼拌饭等新颖时尚的口味,吸引更多年轻人。
米村拌饭曾3度调整店内产品,选择标准第一是是否与拌饭结构搭配,第二就是是否能够标准化。
米村拌饭的SKU仅有不到30个,在这些单品里,大多有“酱”,用来烹调、搅拌菜品。
精简的菜品和标准化食材,可以让它的供应链保持高效且稳定。
——第四点,独特的连锁方式。
目前,米村的门店主要布局在北方城市,沈阳、长春、北京、大连和青岛门店数量占总数量的34%。
米村的开店策略也相对谨慎。官方特别强调“只直营不加盟”策略,采取城市合伙人的方式合作直营,对资金和资历审查都有高要求。
正是“城市合伙人”带来了高速增长。这些“城市合伙人”有资金+团队+专业的管理经验+商铺资源,因此米村得以快速扩张。
目前合伙人第一期招募已经结束,第二期合作模式会有更改,将在2024年春节之后招募。
杨国福麻辣烫:开创骨汤麻辣烫品类
第一个创造东北餐饮连锁高度的,是杨国福麻辣烫。
杨国福麻辣烫是东北骨汤麻辣烫的开创者。经过20年发展,杨国福不仅发展了自己,还带动出了多个品牌。其中,杨国福和张亮,已经成为麻辣烫的双雄,都突破了6000+门店。
今年,杨国福门店数量更是突破了7600+,加盟店占比超99%,门店分布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及海外9个国家。
而这一切,源自于创始人杨国福的“微创新”。
麻辣烫发源于四川,以麻辣鲜香著称,进入东北水土不服,消费者普遍抱怨“太辣,不能喝汤。”
杨国福针对客户需求,潜心研究3年,添加牛大骨骨汤汤底,创新出“可以喝汤”的麻辣烫。凭借这一个创新之举,杨国福打开了一个“千亿蓝海市场”。
2007年,“杨国福”注册商标完成,杨国福麻辣烫正式开始公司化运营。同年,开启了全国加盟。
到2009年,杨国福麻辣烫门店数达到1200家,并在哈尔滨开了第一家工厂。
2012年,杨国福麻辣烫又一次推动了品类升级。他们制定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管理体系,将麻辣烫的销售方式由“碗式”变成“斤式”自选模式。
这一改变,不仅提升了门店盈利能力,同时推动了品类升级。“荤素同价,消费者可以吃得更好。”
2015年,杨国福将总部迁至上海,并在陕西南路开出了第一家门店。
随后,杨国福扬帆出海,2017年,海外第一家店(温哥华店)开业。
2018年,杨国福麻辣烫再一次升级。投资5亿元的四川研发及制造中心建成,实现了供应链驱动。
除此之外,杨国福麻辣烫还布局零售业,推出自热麻辣烫、麻辣烫底料、火锅底料等速食及调味品。
如今,杨国福卖的不仅是麻辣烫,更是强大的生产供应体系。在更好服务C端消费者的同时,打通B端客户,实现从企业到产业的跨越。
在20周年开场致辞环节,董事长杨国福宣布,2024年要完成10000家店的目标。

杨国福和张亮,是麻辣烫的“双雄”品牌。两位创始人不仅是老乡,是竞争对手,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
张亮比杨国福小15岁,二者有远亲关系,杨国福是张亮的表姐夫。
2005年,当杨国福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下商标的时候,年仅20岁的张亮也开始涉足麻辣烫行业。
张亮的扩张轨迹和杨国福十分相似,最初的加盟都是从亲戚朋友开始,都不收取加盟费。
这一方面出于行走江湖的朋友义气,另一方面也是寄望于通过熟人网络完成第一阶段的扩张。
2007年,杨国福麻辣烫正式开始公司化运营。同年,开启了全国加盟。
2008年,张亮麻辣烫第一家店开业。随着外部寻求加盟的人越来越多,要求有正规加盟体系、签合同、有商标,也倒逼张亮注册了“张亮麻辣烫”的商标。
来自市场的压力,也激发了张亮的创新能力。
初期,张亮麻辣烫的加盟费和保证金,即使放在市场同类品牌里,也是便宜得让你吃惊。
公司规定一线及省会城市收费标准仅为10000元/年,其他县级(包含县)以上城市8000元/年,乡镇5000元/年;保证金一次性支付5000元,合同终止后无息返还。
这有点不按套路出牌的加盟方式,让他大获成功。
但是,很快就出现问题了:有些店面达不到预想,加盟商不满意,总部也赚不到钱。
当加盟店扩张到外地,一开始总部人员可能三五个月才去巡店一次,很难及时发现和解决加盟商的问题,等问题都发生完了再去补救,为时已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9年左右,张亮决定在各地成立分公司,当地的事在当地解决。同时,分公司在所在地开设直营店,盈利贴补分公司的开支。
2013年是张亮麻辣烫升级的一年,开始走向全国。北京首家分店开业,其后一年半时间里迅速发展到400家。
2016年,张亮麻辣烫首家海外分店在日本开业。试水成功后,2019年1月,张亮麻辣烫正式运行筹划许久的海外拓展战略,迅速在海外市场蹿红。
如今,张亮麻辣烫门店已经突破6000+门店。
梳理杨国福和张亮,道哥认为,一个品类有没有发展潜力,第一要看有没有上规模的品牌;第二要看头部品牌的迭代能力。
像麻辣烫品类,有一个6000+的杨国福,还能再跑出规模差不多的张亮,下面还有上千家的刘文祥等,这就是一个好的品类。
数据显示,这些东北麻辣烫店铺的数量,已经超过传统中式快餐的“四大金刚”——兰州拉面、桂林米粉、黄焖鸡米饭、沙县小吃。
无名缘米粉:米粉品类TOP1
东北人不仅把四川的麻辣烫做成了大连锁,还把同样来自南方的米粉做成了大连锁。
在东北,无名缘米粉同样是家喻户晓。这个门店数量3700+的米粉品类TOP1,主要扎根在东北、华北市场。
2009年,曹云波夫妻俩将南方米粉与东北肉汤、打卤面结合,创新出肉沫米粉。
这又是“熟悉的配方”——就像杨国福改造麻辣烫一样,无名缘米粉的再创新迅速引爆了市场。
同年3月,第一家无名缘米粉店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开业,营业面积仅8㎡。曹云波认为不能为虚名急功近利,于是将米粉店取名为“无名”。
2010年3月无名缘米粉沈阳太原街店开业,每日销售量由40碗左右逐渐增加到1400碗以上。
生意火爆之后,他们不是对全国开放加盟,而是先由亲朋好友加盟,再陆续开放给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由此,生意越做越大。
这种操作方法,几乎是东北餐饮品牌的共同点,主打就是一个靠谱:不坑自己人。
到了2011年12月,无名缘米粉加盟店总数超过1000家。从1到1000,仅用2年9个月时间。
2012年6月北京分公司成立,无名缘开始为走出东北做准备。
2013年,无名缘先是成立哈尔滨无名缘食品有限公司,之后又在五常牛家工业园,建立占地5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此时,加盟店总数超过3600家。
到了2013年11月,组建北京无名缘公司招商团队,无名缘正式进军全国。
2014年7月无名缘北京分公司培训中心成立正式使用。同年12月无名缘米粉郑州直营店开业。从东北到华北再到华中,每一步无名缘都稳扎稳打。
2016年无名缘店面全面升级改造。建立产品、设备、服务三大标准化体系。
2019年无名缘品牌战略升级,正式启动“中国米粉连锁第一品牌”战略,推出“零加盟费”模式。
此时,无名缘分公司已经实现华北市场全覆盖。疫情期间,还建成了六大仓储物流中心。同时进军欧、美、亚、大洋洲海外市场。
2021年武汉分公司成立。至此,无名缘搭建了以东北为中心,辐射华南、华北市场,以全国为目标的市场发展战略。
一碗来自南方的米粉,从冰城哈尔滨开始,无名缘米粉把它做成了东北游子思念的家乡味。
五爷拌面:首个千店面馆品牌
五爷拌面被道哥称赞为——中国餐饮加盟连锁的“标杆”品牌。
2022年初,新一轮疫情爆发时,以五爷拌面、蜜雪冰城、正新鸡排为代表头部品牌,纷纷出手“救助”加盟商。《什么值得加盟》将这种“救助”称为“新型加盟关系”。
事实上,五爷拌面不仅打开了面馆连锁的想象空间,成为国内首个突破千店壁垒的面馆品牌;还用“真正0元加盟”构建了新型加盟关系,带动了一批优质加盟品牌和加盟商“共生共赢”。
复盘五爷拌面,有几个值得称赞的方法:
——定位策略:主打融合面馆,打破品类局限。
五爷拌面将品牌定位为融合面馆,主打全国各地热门的拌面和汤面,有效避免了地域性对品牌的限制。
——开店策略:步步为营,建设品牌根据地。
很多品牌开出一家店,就搞“对全国开放加盟”,五爷拌面一开始没有跨区域发展,而是步步为营,建设品牌根据地。
2018年1月,五爷拌面首店在哈尔滨开业,之后自己开了一批直营店,把门店盈利模型跑通了,才开放了加盟——只在哈尔滨周边。
2019年3月,五爷拌面启动吉林市场战略,成立吉林分公司。
2019年10月,五爷拌面启动辽宁市场战略。此时,直营门店数量达到30家。
五爷拌面进入辽宁市场的打法,也是自己先开直营店,然后才开放加盟。
跨区域,为什么要开一批直营店?
这批直营店,是新市场的开拓者,是加盟商的培训中心,是食品安全的防火墙。
此后,五爷拌面进入山东河北市场,也是稳扎稳打。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供应链获得同步发展。
——加盟连锁策略:首创“真正0元加盟”。
五爷拌面首创“真正0元加盟”,这是对加盟连锁的创新,更是对行业的巨大贡献。
这两年,在线下的各大加盟展上,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跟随五爷拌面的脚步,打出“0元加盟”。
道哥认为,随着中国餐饮业连锁化率的提高,利润中心转移(前端门店转到后端供应链)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加盟商和品牌方的双赢将是未来的最优合作模式,“0元加盟”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体现。
喜家德虾仁水饺:刻意制造品质
喜家德虾仁水饺,2002年创立于黑龙江鹤岗,总部管理机构设于辽宁大连。目前,全国直营门店超过800家。
喜家德虾仁水饺已经是水饺直营第一品牌,曾被为“餐饮界的华为”,背后是对他们对品质精益求精的肯定。
梳理喜家德,可以看到对品质种种的“刻意”追求。
——干净卫生
2003年的东北,大家元认知里的外面卖的水饺约等于馅料不干净。这导致饺子店,售价都是几块钱,只能糊口,赚不到什么钱。
喜家德为了强化干净放心,在第一家店就引入了明档设计。这在十几年前,是极具先进性的。
更刻意的是,他们连餐盘都重新设计了带宽边的,防止服务员的手指伸到碗里。
——放大品质
人的嘴巴平均是5到8公分宽,喜家德“刻意”把饺子做成9公分长的一字型。
就是为了能让顾客在吃饺子的时候两口一个,咬一口剩一半,直接看见饺子馅。直观感知到饺子里的馅料到底好不好,是什么比例,什么构成,是否足够干净卫生。
2018年,喜家德已经是品类的头牌,他们又是刻意将名字从“喜家德水饺”更名为“喜家德虾仁水饺”。
——所有产品不隔夜
无数员工提出喜家德的饺子太少,只有六种馅,而且老百姓爱吃炒菜,爱吃烧烤,应该增加菜品,增加SKU。
对于这些言论,一直在亏钱的老高只有一句话:“谁再说产品少,就把谁直接开除。”
之所以只卖6款饺子,是因为sku多了,根本就做不到所有产品不隔夜。
为了保证门店绝不过夜,喜家德用的是最破釜沉舟的方法:门店厨房没有冷冻冰柜,只有冷藏,卖不掉就只能扔掉。
——喜家德的“经营哲学”
喜家德之所以能走得很远,产品层只是基本功,关键是他们在打造组织力。
在扩张的道路上,喜家德也是吃过亏的。有一段时间,喜家德不到一年就在全国几十个城市里开出一百多家加盟店。
结果加盟商的素质和专业水准良莠不齐,总部根本无法形成品控,加盟店里面卖什么的都有,极大影响了消费者的就餐体验,让喜家德多年积累的口碑遭遇重击。
痛定思痛,高德福决定双管齐下解决这一难题。
一方面,他独创了一套358机制(即3%、5%、8%):
3%:即所有店长考核成绩排名前50%的,可以获得3%的干股收益,这部分不用投资,是完完全全的分红。
5%:如果店长培养出新店长,并符合考评标准,就有机会接新店,成为小区经理,可以在新店「投资入股5%」。
8%:如果一名店长培养出了5名店长,成为区域经理,并符合考评标准,再开新店,可以在新店「投资入股8%」。 |
另外还有20,就是20% :如果店长成为片区经理,可以独立负责选址经营,此时就可以获得新店「投资入股20%」的权利。
另一方面,吸取了加盟的教训,喜家德采取只合伙,不加盟的模式。
这样一来,所有店的各方就成为了利益共同体,更能劲往一处使。
所以哪怕是疫情最猛的期间,喜家德总部都不至于崩溃,因为成本可控,管理可控。
因此,喜家德完美地诠释了餐饮的竞争之道:
从产品竞争、门店竞争、品牌竞争,再到组织力竞争。
复盘东北餐饮,很容易看到两点:
第一点是产品创新,他们都秉承朴素的理念,切中了以消费者为中心。
杨国福的创新,源自四川麻辣烫的汤底太辣,不能喝汤。一改造,自成一派。
无名缘的创新也是,他们将南方米粉与东北肉汤、打卤面结合,创新出肉沫米粉。
喜家德的创新,源自于消费者没有安全感,那就“刻意”地让消费者感受到干净卫生。
第二点是遵守了加盟连锁的本质。
不靠谱的加盟,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开出一两家店都叫嚣“对全国开放加盟”。
而东北这些靠谱的加盟,都是自己开店赚钱,之后带动亲朋好友赚钱,然后是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
为什么是这样?就是东北老板的亲朋好友屡屡验证了加盟的本质——“赚钱模式”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