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何在?
投入巨大、耗时良久,如果决策层未深入思考便盲目推进,失败的风险极高。因此,在启动数字升级之前,我们应对所有规划者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数字化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总的来说,企业数字化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核心点:
1)通过信息化工具优化和规范业务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这主要依赖于系统的能力,重点在于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2)基于数据开展业务运营和经营分析,发现问题、挖掘商机。这更多地依赖于数据的能力,重点在于数据的收集和应用。
这两大目标,一在完善信息系统能力,二在提升数据能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因此,决策者们应首先了解自己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以及核心业务需求,再决定应当向哪个方向努力,这才是明智之举。
企业的发展与数字化进程
企业从起步到成熟,通常会经历四个重要阶段:初步成型、高速扩张、稳定运营和卓越提升。与此同时,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也需经过四个相应阶段:
阶段一: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系统操作
阶段二:从系统孤立到全面互联互通
阶段三:从互联互通到深度数据整合
阶段四:从数据分析到智能决策辅助
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前两个阶段,重点是构建和完善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而后两个数字化能力建设阶段,则以数据为核心,进行深度挖掘与应用。需要强调的是,若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不完善,数据建设就如同空中楼阁,难以实现。

阶段一:从手工到系统

对应业务阶段:业务成型期
在业务初创阶段,重点是验证模式的有效性。由于模式尚未成熟,更依赖手工操作和调整。当业务模式稳定后,体量增加,手工操作不再高效和准确。此时,需要引入系统支持,从手工转向系统化。
主要目标:解决手工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问题。
实施步骤:
明确业务目标
梳理并转化为系统流程
选择或开发适合的系统
此阶段的数据主要用于记录和查询,对业务帮助有限。

阶段二:从信息孤岛到系统互联

对应业务阶段:高速发展期
随着业务迅速扩展,单点系统难以满足需求。信息在不同系统间的不流通阻碍了整体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进入数字化升级的第二阶段:从信息孤岛到系统互联。
核心诉求:信息互通、高效协同、数据共享、合规。
实施方法:统一基础数据、开发多部门共用的ERP系统等。
实施步骤:
梳理所有业务模式
设计整体架构和子系统架构
完成系统开发和联动
此阶段数据用于问题追溯和排查。业务已基本实现线上化,数据也具备了,但仍有待完善。企业重心仍在运用系统处理业务流程,而对运营分析的关注较少。因此,数据主要用于发现问题后的追溯和排查,这种数据我们称之为“后知”的数据。

阶段三:从系统互联到数据互联

对应业务阶段:稳定运行期
当市场饱和,业务进入稳定期,需要从现有市场中寻找增长点。此时,数据成为关键,进入数字化升级的第三阶段:从系统互联到数据互联。
核心诉求:深度分析数据以寻找增长机会。
实施方法:强化数据分析能力,挖掘数据价值。
实施步骤:
梳理所有业务模式
设计整体架构和子系统架构
完成系统开发和联动
此阶段数据特性为"洞悉",深入挖掘问题与机会。各部门对数据需求旺盛,数据部门虽忙碌,实为佳兆,标志大家已启动精细化运营策略。

阶段四:从数据解析到决策自动化

对应业务阶段:业务成熟期
随着对数据的依赖加深,分析工作日益繁重。虽然分析后决策更为科学,但大业务量下,分析和决策过程漫长且易错。能否让系统替代人工进行深度分析和决策?这便是数字化升级的第四阶段:从数据解析到决策自动化。
此阶段,数据不仅是分析和监控工具,还需自发运作,预见并自动解决问题,助力业务更上一层楼。这包括全局可视化、自动策略执行、即时响应和数据驱动决策。数据展示不再局限于看板和报表,而是通过AI自主学习和深度分析,形成独特算法和策略,反向赋能业务系统。RPA、控制塔和数字孪生等技术是典型应用场景。
实施步骤:
识别业务痛点。
制定策略算法。
持续迭代优化。
此阶段,数据不仅用于分析,更助力业务预见并自动解决问题,减少人为干预。具有前瞻性。
在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中,我们必然会经历从手工到系统建设,从系统孤立到全面互联互通,从互联互通到深度数据整合,从数据分析到智能决策辅助的四个阶段。这不仅是一段技术升级的旅程,更是一条业务发展和经营意识成长的道路。
虽然每家企业的具体情形各有千秋,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从传统的手工方式向全面数字化转型。在这条转型之路上,每个阶段都伴随着挑战和困难。无论你的企业处于哪个阶段,无论你是否已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这些阶段,我都诚邀你积极参与其中。因为每迈出一步,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的业务认知也会随之提升。
*内容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1.
2.
3.

*非常感谢您关注此公众号!如果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版权问题,请随时联系小编,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同时,我们也会持续努力,保护公众号上所有内容的版权,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您发现有任何侵犯版权的内容,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再次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联系我们。祝使用愉快!

联系电话
010-80750144
18600409568
联系人:赵老师


长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