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设计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零零后的孩子日益成为社会的主力军,然而与前几代的父母相比,零零后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是许多家庭都面临的问题。这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家长们往往感到困惑和失落,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建立起更好的沟通关系。同样,有时候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愿与家长谈话,常见的现象便是直接将自己封锁起来,可能是因为家长没有给予足够的信任和支持,也可能是因为孩子自身的原因等等导致此类现象频发。
作为老师,希望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为学生就与父母的沟通问题答疑解惑,勇敢迈出“第二步”。
因此,本节课将就“作为中学生应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旨在让学生学会感恩,放下心中戒备,学会换位思考去理解父母,缓和亲子关系,让亲子关系更亲近一些。引导学生转变沟通的思维方式,建立更加和谐的家庭与社会关系,做一个有温度的高中生。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回顾与倾诉和父母相处的模式,找出矛盾冲突的关键原因,意识到二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并理解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含义,帮助学生如何以成长型思维来处理问题。
2
情感目标
通过角色体验、游戏互动,领悟并理解父母的想法,真切地能学会去换位思考;
3
行为目标
结合活动感受,让学生主动带着成长型思维主动来跟父母沟通,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教学前期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音乐、图片、相关家长录制的视频等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话筒音响一个,凳子两把。学生准备白色小卡片,黑色书写笔。 | |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游戏互动、情感熏陶法。 | |
教学课时:一课时 |
Teaching Process
教 学 过 程
///

01 音乐渲染,导入新课
PPT音乐响起,谭芷昀的《真的爱你》,导入:有人问我,爱是什么?定义太广泛了,爱可以是甘拜下风,可以是事事有回应,也可以是讲不完的心事说不完的话。在这个人人都说爱、谈爱的时代,有人爱到最后却不懂社么是爱。如果我问你,你爱的人是谁?你可能会说:是他,是她,或是它。如果我问你:谁最爱你?毫无疑问,你肯定会想到家中的父母。事实上,在难能可贵的日子里,最珍贵的往往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爱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正如周国平所说:“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父母的爱亦是如此,他们对子女的爱不求回报,只愿子女健康成长,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无私的爱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似乎也越来越大,小时候觉得无所不能的父母,长大后却只想远离。
(设计意图:通过情感的渲染,引出话题,抛出与父母关系存在问题的普遍现象,关注点集中,引起学生的思考)
02 活动创设
活动一:吐槽——我与父母之间沟通的现状
任务①:小时候觉得父母无所不能,满眼崇拜,现在长大却只想远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你认为导致你不愿意去跟父母沟通的原因有哪些?(形式:讲故事,模拟父母语气;可戴墨镜,用于转换身份;小组讨论、黑板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吐槽的方式,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发泄”出心中对父母不满之处,表达得越详细越好,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在场其他同学的共鸣,更能够暴露出存在的核心问题,期间通过站位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愿意去表达这些“隐私”)
任务②:当你跟父母争吵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你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说些难听的话呢?)

(设计意图:上一个环节的站位方式,是为了这一环节进一步引出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同学们的普遍心里想法,也是想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初步自我认识的过程,意识到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事)
活动二:聆听——父母的心声
我们对父母的吐槽、抱怨,似乎一直都是站在我们的角度,我们真的了解过父母吗?了解过曾经被我们视为英雄的父母,为何如今却遭到我们如此嫌弃厌恶吗?不妨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聆听一下,父母的心声吧!

【此时音乐响起《时间都去哪儿了》,播放相关家长关于与孩子有矛盾冲突时的真实想法的视频与文字图片】(请相关学生谈观后感,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父母视频与文字,让孩子们更真切了解到父母在面对子女的不理解和叛逆时,他们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情绪的渲染,加深学生对自我在处理与父母关系的行为上的反省)
活动三:静思——我与父母沟通的新方式
①以游戏促感悟
游戏规则:两组同学,一个扮演孩子,一个扮演家长,分别伸出双手,触碰不到对方(距离两步远)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触碰到对方,耗时最短?(明确:学生回答两种方案,第一种,孩子和父母各自往前跨一步,这种状态最理想,但是概率不是很大;第二种,其中一方不动,另一个人往前走两步。很明显,每个父母思想不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要求父母走两步,显然也不太切合实际,因此,能往前走两步的,最好是我们的同学自己。)
深入引导:为什么我们不愿意多跨出这一步?
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从游戏中明白我们与父母之间沟通产生的矛盾冲突,其实也不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从而帮助学生在困惑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现场亲情连线
让学生与父母打电话,表达真情。(音乐响起满文军的《懂你》,没能电话的同学,以写纸条的形式向家长传递自己的爱意,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扣住上一环节的活动,趁热打铁,让学生以现场给父母打电话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成长型思维的理解与实际运用,进一步强化成长型思维模式,将其从理论变为可操作性的一种形式)
③班会总结(学生总结、教师总结)
所谓父母子女,只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离别,也是一场且行且珍惜的修行。正如毕淑敏所言:“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好好珍惜父母的爱吧,因为没人知道这个爱会在哪一刹那走到零。
如果,你再问问我,什么是爱?我会坚定地告诉你:爱是明明依依不舍,却依旧让你远走高飞的成全;爱是那一句发自肺腑“爸爸妈妈养你一辈子”的那句话
教
学
反
思

亮点:该堂课情感氛围渲染得很到位,能够从很大程度上触动学生的内心;环节紧凑,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成长型思维以及如何践行成长型思维的方法,帮助学生走出与家长沟通的困惑,从而搭建一座良好沟通的桥梁。
不足:时间的安排上还需要再把握一下,比如视频环节,可以稍微缩短一点,最后电话和写纸条分享的地方,要多匀一点时间。
总结: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不少同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纷纷掉眼泪,情景和情感的熏陶,对学生是影响将是深远的。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可以更好的实现让学生做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同时,我们也是一群处于成长中的教师,将与学生一同进步!

文字&编辑:邱露
编辑:毛梦颖
审核:应江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