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于今日(4月2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本届展览单元与作品的丰富与多元化值得注目,其中不乏著名摄影师诸如师须田一政、森山大道、荒木经惟、Candida Höfer等大师的作品展出,公众同时也能借机看到来自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下年轻一代创作者的视觉语汇。今年的参展画廊、出版商及文化机构多达50余家。在为期4日的博览会中,除了来自策展人、画廊、艺术机构和品牌呈现的展览单元,还有『对话』系列讲座等多项活动。此次,我们也专访了本届博览会总监范妮女士,她为读者分享了对摄影趋势、受众以及摄影样书推广等方面的观察思考。
三大领衔展览项目
『洞见』、『广角』、『视·屏』是本次博览会中领衔的展览项目,他们以不同视角展示了摄影的发展或其背后的文化生态。『洞见』聚焦于摄影发展历程中的特定主题或重要时刻。『视·屏』侧重展陈实验与艺术影像、多媒体与新媒体艺术或更广义的数字艺术作品。『广角』意在呈现美术馆、艺术机构及其他文化组织在影像艺术文化中所做的一系列探索。
今年『洞见』版块以“格物外景:与世界共处的七个片段”为题,希望探讨现代生活中内在与显性的结构。独立策展人杨紫召集了7位艺术家:胡为一、胡尹萍、刘窗、刘符洁、李汉威、史国威与吴鼎,他们通过影像辨析含混复杂的现代生活向人们发出的讯号与指令。


© 史国威,《写生B》,2019。图片致谢 | 魔金石空间与艺术家


© 胡为一,《血湖 No:2》,2022。图片致谢 | HdM 画廊(北京,伦敦,巴黎)
在『视·屏』版块中,观众可以欣赏到由TRLab(纽约)、与陈楸帆、李开复合作的首个跨媒体艺术项目,其蓝本是科幻小说家陈楸帆的作品《AI2041》,7位数字艺术家将自己的想象写入这个未来世界。实验影像中心(上海)则将时间的维度调回过去,他们展出了杨振中与周啸虎的创作,两位艺术家是国内最早将技术和先锋观念带入影像艺术创作中的,在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Blake Kathryn,《Gold Sparrow》,2021。图片致谢 | TRLab(纽约)
『广角』版块是上届影像艺术博览会『非营利』单元的延续、本次,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将展出西班牙国家摄影奖获得者何塞·曼努埃尔·巴莱斯特的系列作品“隐藏的空间”。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上海)以及Fotografiska(斯德哥尔摩、纽约、塔林)也将带来精彩的作品呈现,Fotografiska还将于近期落戶苏州河畔。


© 何塞·曼努埃尔·巴莱斯特,《圣母领报之地》,2007。图片致谢 | 塞万提斯图书馆


© Elizaveta Porodina,《Hypnosis, Paris》,2021。图片致谢 | Fotografiska(斯德哥尔摩、纽约、塔林)


© 罗洋,《Wan Ying & Xue Ying》,2019。图片致谢 | 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上海)


©Sandra Knecht,《我的土地是你的土地》, 2023。图片致谢 | 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
画廊共献经典佳作与本土新声
本次博览会中,众多知名画廊带来的作品值得期待。三影堂+3画廊(北京、厦门)不仅将呈现森山大道、荒木经惟、具本昌的精彩佳作,也将推出日本当代摄影师原久路仿照法国具象派绘画大师巴尔蒂斯(Balthus)名作所拍摄的系列作品。see+画廊(北京,深圳,成都),除呈现一系列当代摄影艺术家,还将聚焦后摄影时代的两位重要人物——杰瑞·尤斯曼(Jerry Uelsmann)与玛姬·泰勒(Maggie Taylor)。他们的作品不仅充满象征与超现实意味,更注重拍摄之后的再创作,并试图为影像引入一种全新的绘画性与叙事性。此外还有德玉堂、常青画廊、杜梦堂、千高原艺术空间等画廊值得关注。


© 荒木经惟,《感伤之旅》,1971。图片致谢 | 三影堂+3画廊(北京,厦门)


© 原久路,《巴尔蒂斯绘画的考察》(A Study of the “Because Cathy Taught Him What She Learnt”),2017。图片致谢 | 三影堂+3画廊(北京,厦门)
首度亮相博览会的另一些画廊将带来新鲜视角。注重发扬民国摄影艺术家的伯年艺术空间(北京)将展出骆伯年、金石声等人的作品,同时也致力于推出中国年轻艺术家。以东方美学为线索的逸空间画廊(南京),将呈现董文胜、孙小舟等描绘中国传统文化经验的艺术家。新生代画廊眼糖(上海)将推出黎雨诗、余若婕、谢云妮三位年轻女性摄影艺术家,她们的创作普遍凸显了艺术感性的一面,呈现了细腻、绚烂的视觉风格。


© 金石声,《百老汇大厦》,1936。图片致谢 | 伯年艺术空间(北京)


© 董文胜,《竹石图2》,2021。图片致谢 | 逸空间画廊(南京)
此外,细江英公、须田一政、阿尔贝托·佩拉尔(Alberto Peral)、瓦莱里·卡苏巴(Valery Katsuba)、贝尔纳·弗孔(Bernard Faucon)等全球知名的摄影大师,以及陆元敏、马良、刘珂&晃晃、郭国柱、马海伦、徐冠宇等本土影像界的中坚与先锋力量也将带来值得期待的亮眼佳作。


©贝尔纳·弗孔《火球》,图片致谢 | 五月公园画廊(成都)


© 瓦莱里·卡苏巴 (Valery Katsuba) ,《体操运动员与摔跤手雕塑, 圣彼得堡》(Gymnast and the wrestlers sculpture. St. Petersburg),2007。图片致谢 | 德玉堂(上海)


© 徐冠宇,《外籍人口系列RK-08282018-01142022》,2022。图片致谢 | 高台当代艺术中心(乌鲁木齐)
摄影与出版物的缠绕共生
今年推出的『出版』版块,是一个让观众重新思考摄影、图像与其媒介的关系的契机,同时也可顺势观察本土独立出版机构的生态。在电子屏幕几乎占据了所有视觉空间的时代,纸质出版物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出路何在?事实上,电子书籍的诞生并未取代纸质书刊的生命,反而激活了纸张媒介在艺术与创意层面的新式表达。


出版物:《My Father's Album》
出版机构:AKAAKA


出版物:《The Shipping Forecast》
出版机构:GOST Books


出版物:《Ehime》by Gerry Johansson
出版机构:T&M Projects(东京)
本次参展的机构既包括ACC ART BOOKS(伦敦、纽约、上海、新加坡)、GOST Books(伦敦)、Atelier EXB(巴黎)等国际领先的出版机构,也包括AKIO NAGASAWA PUBLISHING(东京)、AKAAKA(京都)、T&M Projects(东京)、Libro Arte(东京)等多个来自日本的专注于摄影的先锋出版机构。假杂志(宁波、上海)、Same Paper(上海)等坚持以图像/摄影出版作为媒介的本土艺术与创意机构,而诸如Meet Camera(深圳)、摸摸艺术书(上海)、幻Photism(成都)、余少龑艺术工作室(上海)、1908 阅览室(杭州)等。



出版物:《忧心忡忡的美梦》
出版机构:幻Photism
基于鼓励世界、尤其是中国本土摄影师通过未正式出版的摄影样书表达个人思考,展览 “样书——艺术和摄影出版的起点”为这一愿景付诸实践。通过对卡塞尔摄影书奖、阿尔勒摄影书奖、新加坡摄影节摄影样书奖等国际摄影书奖的梳理,以及对中国特有的摄影和书籍制作群体,以及诸如“无像样书奖”等民间自发组织的摄影活动的回述,向更多人普及样书及出版物之于摄影媒介发展的促进。


巴黎时装品牌AMI与玛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开展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合作——F.AMI.LY巡回影像展。从74幅照片和原创画作、以及2部短片中精选一部分作品,在三个国际知名的文化中心展出。该展览已于2022年亮相巴黎和迈阿密,最后一站定位为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
与品牌共协作
本次博览会与众多品牌的合作推出的展览也值得观览。在与品牌保时捷合作的展览「为梦着色」中,观众有机会一睹艺术家杨泳梁的特别委约作品《星云》与近期新作《极夜霓虹》。与巴黎时装品牌AMI联合玛格南图片社推出的F.AMI.LY「家」主题影像展上,13位来玛格南图片社的摄影师埃里克·索斯(Alec Soth)、亚历山德拉·桑吉内蒂(Alessandra Sanguinetti)、吉姆·戈德伯格(Jim Goldberg)、久保田博等,以及曹斐、Young Joo Lee两位特邀艺术家,用镜头讲述各自心中“家”的模样。诞生于1961年的日本光学制造品牌SIGMA适马在此次展览中将讲述有关工艺与摄影的匠心故事。与“天猫奢品”打造的艺术项目“像素进化”,则与元宇宙语境中的艺术对话。

IDEAT:
在这次摄影博览会中,你们最希望向观众传达的信息是什么?
影像艺术发展日新月异,它非常直接地反映我们生活的当下及每个人正在面临的种种议题。我们希望向观众介绍这些精彩的创作,让大家了解到影像艺术创作的方式方法、深度及广度,从而帮助大家更好地走进影像艺术欣赏与收藏的世界。同时我们的特别展览与项目也丰富了博览会的内容,希望每一位来到现场的观众,无论是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员,还是初步开始探索的艺术爱好者,都能在博览会现场有所收获。
IDEAT:
您观察到当代国外与国内的摄影趋势(审美、思潮等)为何,二者间是否有联系?
从我们今年博览会国内与国外艺术家展出的新作来看,有好一部分艺术家都在思索关于自然、宇宙及历史等比较宏大的主题,比如胡为一(HdM画廊)用计算机画笔对拍下来的察尔汗盐湖的景观进行干预,讨论自然与遍布人工痕迹的世界直接的关系;法国艺术家雨果·德维切尔(Hugo Deverchère) (杜梦堂)的《七城之岛》系列探索了伊比利亚的生物群落,艺术家将地质学、天文学、考古学、炼金术等研究汇聚在一起,激活了一片已经消失或尚未发现的领土;陈萧伊(千高原艺术空间)从中国西南部的横断山脉的矿山与开采遗迹入手,她的作品中矿山、矿洞、矿石作为隐喻的表征而存在,意图讨论隐藏在图像之下的现代性体验、地质时间与生态;而乔瓦尼·欧祖拉(Giovanni Ozzola)(常青画廊)的作品中也频繁出现时间、自然和渺小人类的主题。
IDEAT:
目前,国内关注摄影领域的主流受众是怎样的群体?他们更关注摄影领域的哪些面向?
来到我们博览会现场的观众既有对摄影有特别的喜好的,也有喜欢探寻各种媒介的艺术爱好者。他们大多都见多识广,已经在其他摄影及艺术活动中积累了对影像艺术的一定认知和理解,也对作品中所呈现的新的形态保持非常开放的态度。大家关注的领域也非常多元,从我们博览会的销售情况来看无论是摄影史上的代表性经典作品,还是当代影像装置作品,以及青年艺术家实验性和概念性的影像艺术作品,各种风格和形式的优秀作品都有人关注和喜爱。
IDEAT:
推广摄影样书的计划产生于什么契机,它与独立出版行业在年轻世代日益受到关注有关吗?
摄影书作为一种媒介与载体,一直是摄影师创作中,乃至摄影史上最关键的部分之一,而摄影样书则是摄影及艺术出版的起点与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中国摄影领域的持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消费和走进摄影及影像艺术出版。摄影书引进、出版、收藏和批评的氛围日渐浓厚,围绕当代摄影,图像文化的讨论与交流、展览与活动也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之下,博览会聚焦摄影样书,一方面是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到摄影书的多样性,并不断拓宽其可能,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助力本土摄影出版,并挖掘更多优质的摄影师与摄影项目。
?
NOW!福利时间到!
文末评论区留言点赞数最多的10人
可获每人1张免费公众票
一票一人,入场时间为
2023年4月22日或2023年4月23日
*赠票活动将于4月21日16:00截止
我们将与您取得联系,请关注信息
公众日展期
4月22日(周六) 12:00-20:00
4月23日(周日) 12:00-18:00
地点:上海展览中心,延安中路1000号近铜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