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旗文联采风团走进巴彦塔拉镇商会文学作品之二

   日期:2023-11-14 10:43:3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39    评论:0    

旗文联采风团走进

巴彦塔拉镇商会

前言

2023年8月30日,旗文联组织作家协会、诗词学会的部分会员组成采风团在旗工商联领导和同志们的带领下一同走进巴彦塔拉镇商会进行了参观学习。

活动中,大家实地参观了巴彦塔拉镇商会的农作物示范田以及科技小院,认真听取商会会长的讲解,详细了解了商会的发展历程、经营模式,切身感受到了商会在共同致富路上发挥的作用。参观结束后,巴彦塔拉镇商会班子成员、旗工商联和旗文联采风团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工商联包金河书记从分管部门的角度对商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以及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旗文联丛敬主席对商会真正做到了“听党话、跟党走”深感钦佩,并且对商会的文化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同时,从商会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作用角度讲出了商会的独到之处,要求巴彦塔拉镇商会能够继续保持诚信经商,带领巴彦塔拉镇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活动结束后,丛敬主席表示本次采风活动带领我们在田间地头从各个角度感受到了巴彦塔拉镇商会带领地方百姓共同发展的责任心和行动力,使我们收获了很多宝贵的创作素材,希望采风团成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作出更多体现商会作用、商会担当、商会成就的作品,以文学力量为商会发展赋能!

                           ——编者

咏巴彦塔拉镇商会

韩志华

 

一、科技小院

引进推出试验田,几十品种抢人先。

发挥对比新优势,小院美名千里传。

 

二、黄豆玉米间种

四行玉米三行豆,光照增强更透风。

高低错落成新景,产量提高效益增。

 

三、沙棘下面种高粱

沙棘下面种高粱,增产增收果更香。

每当秋日成新景,吸引游人观赏忙。

 

四、大学生试验基地

动手栽培汗流淌,观察对比整天忙。

论文写在农田里,实践增多好课堂。

 

五、赞商会互助

商会千家带动多,互通互助唱新歌。

低迷时刻伸援手,效益增加不用说。

 

六、赞巴彦塔拉镇商会

农村商会爱农民,科技牵头有创新。

带动千家同致富,立足本地定扎根。

在希望的田野上

——赴巴彦塔拉镇商会采风纪实

文/关英

初秋的早晨凉爽惬意,小城在人间烟火气中醒来,2023年8月30号,旗文联、工商联携手前往美丽的巴彦塔拉——富饶的甸子,采访巴彦塔拉镇商会。

驶过宽阔笔直的一级路,我们的车在林荫小路里穿行,渐渐成熟的农作物,呈现一片绚丽的色彩,一望无际的落花生正在酝酿饱满的味道,成片的玉米地就像是坚毅挺拔的卫兵站成的方队,林荫小路两侧枝干交错,我们的车仿佛穿行在一道长长的拱门中,树隙筛漏的阳光洒在小路上,斑驳的路面就像一副浑然天成的油画,每一幅画面都任你想象。沿途经过的乌斯吐自然保护区,是我们大美左中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在山坳之间生长着一棵600多年的山里红,主干粗壮,枝叶柔美,红果酸甜,是游客主要的打卡地,成片的古榆、参天的青松、各种不知名的花草树木让人耳目一新。快看!大片的海棠果园里,串串海棠果压弯了枝丫,在阳光的照射下通红透亮,在金黄与青绿之间摇曳。车窗框起一帧帧迷人的图画,每一幅都让人惊喜不已,揣着向往与期待的心情,心驰神往——巴彦塔拉。

孙国祥会长以及会员早已在商会大厅门口迎候我们。孙会长为我们讲述了商会成立的初衷以及商会发展的美好前景,还有商会对未来的展望,并为我们立体地介绍了商会各个方面的情况。

一说起商会,孙会长如数家珍,有问必答。巴彦塔拉镇商会成立于2006年,同步建立了党支部。商会成立以来,在旗工商联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最早实行坚持“商会+党支部”的乡镇商会,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商会+党支部+合作社+协会+星创天地”的运行模式,以“自主创业、富民强镇”为目标,以“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促会、经济兴会、品牌扬会、慈善益会、改革强会”为发展定位。巴彦塔拉镇商会现有会员115个。其中,个体工商户会员90户,企业会员5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会员20户,商会党支部共有党员20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2020年被评为“全市六个好社会组织党组织”,2022年被旗委组织部评为“最强党支部”,时任党支部书记、会长孙国祥被评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也是自治区级劳动模范。商会共辐射8个乡镇,80多个嘎查村,6000多户。商会成立以来实行“商会+党支部”模式,始终坚持“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兴会、改革强会”的理念,为本地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巴彦塔拉镇商会以产业兴旺为着力点,坚持“乡镇商会带动农村合作社为主力,农业科技为支撑”的理念积极投身到“万企兴万村”行动中,采取耕地流转、土地轮作、农作物套种、密植等模式,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孙会长和我们一起走在田间地头,放眼望去庄稼长势旺盛,渐黄的玉米即将成熟,林间地是大穂泛红的矮高粱,一层接着一层,非常有规律,仿佛复制的一般,让你的目光由近及远,由远及近,宛若人在画中游。就是这一片片沃土让他早出晚归,让他流连忘返,尽管两脚沾满泥泞,一身灰尘和汗水,但是只要庄稼长得好,苦和累又算什么。当秋风轻轻吹拂金黄的波浪,我看到了他欣喜的脸庞,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孙会长带我们来到大王家村玉米播种示范点,长势旺盛的玉米,肥沃的黑土地滋养的玉米棒金黄饱满,大豆荚密圆鼓,玉米、大豆轮作套种的双赢模式,起到了相互通风的效果,合理轮作能带来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防治病、虫、草害,调节土壤的肥力。在施肥方面,也一改以往一次性追肥的历史,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分五次追肥,由原来亩产1500斤增产到2000斤,甚至可达2300斤,农民再也不用担心旱涝的问题。旱可浇,涝可排,又投了农业保险做后盾,以往靠天吃饭的农民,这回可以高枕无忧了。从春种到秋收,一台台大型机械24小时田间作业,省时省力,一天就能完成一个家庭一个月的劳动量,是的,我没有听错!放眼一望无际长势茂盛的庄稼,原来要100人才能耕种的土地,现在只需10人经营管理,2023年流转土地5000亩,托管耕地800亩,与农牧民自愿合作,互利双赢,推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流转,每亩增收250元,托管耕地每亩增收200余元,因此更加带动了农牧民的劳动积极性,改“输血模式”为“造血模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解放了双手的农民就能专心地养殖或者外出务工,为家庭增加另一份收入了。“不劳而获”这简直就是农民的一个梦啊!

在左中高粱科技小院,满院种植了十几种高粱,错落有致,形态各异,高低不同,有晚熟的刚抽青穂,有早熟的像微熏泛起的红潮,有的齐肩高,有的一人高,还有像诗人郭小川诗句中所描写的青纱帐,长长的叶子随风舞动,那沙沙的声音宛如一首优美的音乐。孙会长一边带我们参观,一边为我们讲解,这么多品种的高粱,其中有一种高粱含有单宁成分,相当于土地上长出来的抗生素。这么多种类不同的高粱,是来自内蒙古科技大学的研究生“驻院”专研的科技成果,这里为他们筑起了科研平台,提供了实验基地,圆了一群有志青年的科研梦想,这真是栽了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啊!在引进科技力量的同时,为使会员熟练掌握生产实用技术,更好地推广科技小院成果,提高生产水平,商会组织会员开展系列的科技培训活动,平均每年举办集中培训班20次,培训会员和农牧民2000多人次。现场培训指导25场次,受益会员和农牧民1000多人次。自商会成立以来,大力发展以红高粱、谷子、大豆、绿豆等杂粮杂豆产业,随着种植面积的推广,农民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增收。节水抗旱稻在湿润的土壤里抽出长长的穂子,结出饱满的籽粒,此项攻克了困扰农民多年的难题,这是一次划时代的科研成果,值得大面积推广。一排排低垂的谷穗,既不张扬,也不炫耀,仿佛是在感恩阳光雨露。红砖铺垫笔直的小路两旁,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扑鼻的馨香伴着五谷的芬芳,就连呼吸都是如此香甜。赏过耕垄,环过阡陌,在我们面前忽然出现一片结满硕果的菜地,鲜嫩的茄子、红黄的西红柿、长长的豆角、紫绿相间的菜叶,还有好多好多,一时间目不暇接。只有热爱生活的人,用勤劳的双手播种、耕耘,用汗水浇灌这座科技小院,才会让谷更香,果更甜、花更浓。

在科研室,陈列了不同品种的玉米穂和各种杂粮样本,个个饱满圆实。这是“驻院”大学生们丰硕的科研成果,足以见得为了兴农助农,他们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其中,风里雨里,无怨无悔。在科研室最亮眼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专家服务团工作时的一幅幅场景,还有习近平主席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你们好!

来信收到了,得知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我很欣慰。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我向你们、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                    

这是习主席给予大学生们最大的支持和鼓励,相信未来他们将会取得更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座谈会上,科左中旗工商联党组书记包金河同志给予商会高度的赞扬以及对商会美好前景的殷切期待;孙会长身兼数职,肩担重任,但是看到今天商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他依然不忘创业初心,接力改革伟业,坚守一份家国情怀;商会副书记那天宇,他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在自己的行业里兢兢业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丛主席也在座谈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通过此次的参观学习,深深地感受到巴彦塔拉镇商会是真正以科技兴农、为百姓服务,会长带领商会成员共同发家致富,“带领大家富,才是好干部”!

白露时节,一半清凉,一半热烈。无论是商会精英还是农民,他们都在全力以赴,只为一次改变,为了明天更好地出发,他们追光而行,孙会长与大家一起携手并肩,他为了把家乡建设成理想的桃花源而倾注全部的热情。2021年冬天下了三天三夜的鹅毛大雪,家家封门闭户,孙会长和那副书记每人自掏腰包5000元,同时召集其他会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那场大雪,真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啊!他把所有的真情都奉献给父老乡亲,带领兄弟姐妹寻找幸福的源泉,用智慧的钥匙打开科技的大门,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美好的生活。相信巴彦塔拉镇商会在孙会长的带领下,一定会再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致富的道路更宽,富裕的日子更长!

赴巴彦塔拉镇商会采风见闻

文/钰莲

一、 巴彦塔拉镇商会

 

曾经读过一段赞美秋天的诗句“秋天是甘醇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如果说轮回的四季是一幕跌宕起伏的戏剧,那么秋天就是戏剧中最精彩的一幕。8月30日,在初秋一个清爽的早晨,参加左中文联、工商联赴巴彦塔拉镇商会采风活动,进而走进巴彦塔拉镇多彩的秋天。

巴彦塔拉,蒙语的意思是,富饶的甸子。身为一个左中人,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容,光听名字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车轮在乌黑的柏油路上奔驰,因为去往巴彦塔拉镇的弯路多,再加上路两旁的树搭起了一路的荫凉,更增添了一份诗意,望着车窗外秋味渐浓的景象,想象着富饶的甸子的模样……

心驰神往的巴彦塔拉镇到了,它跟普通的乡镇没有太大区别,街道干净宽敞,道路两旁多情的杨柳树,伴随大路延伸至远方。临街商铺为小镇增加了一丝热闹,虽然比县城少了一些喧嚣,但多了一份通透,大街小巷弥漫着四周原野吹来秋天和煦的微风,风里传递着五谷快要成熟的信息。

巴彦塔拉镇商会和四个合作社共聚一个屋檐下,商会和合作社的牌匾低调;朴实无华,像憨厚的农民兄弟站在秋日的暖阳里。站在暖阳里迎接采风团的人群中还有一个人,经过旗工商联包金河书记的介绍我才知他就是商会会长孙国祥。貌不惊人的外表,普普通通的发型,质地和款式都很一般的蓝半袖衫,不大的眼睛充满着笑意,还流露出一丝腼腆,让人感觉他就是一位普通的工作人员,但这只是表象,真正值得欣赏的是他的内涵。孙会长领我们一行人走进商会一楼,一楼也如它低调的牌匾一样朴实无华,墙上的镜框里镶嵌着商会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全市工商联系统先进单位”、全市“六个好”社会组织党组织、2022年被旗委组织部命名为“最强党支部”。

一楼大厅里小米在架上无声的注视着来往的人们,无须多言,那金黄饱满的米粒,证明它生逢盛世,一生得到了厚爱,超过了没有科技时代先辈们清瘦的身形。那如少女美妙身姿的玻璃瓶里盛着的五谷杂粮,自豪的告诉我们它们就生长于这片富饶的甸子。

二楼会议室和办公室集于一体,颜色素气的普通桌椅,镜框里镶嵌着商会的历史、商会章程制度、优秀合作社、科技下乡掠影等。敞开的窗户徐徐吹来凉爽的秋风,四面白墙,简单大气,真实自然,似有一股坦荡之风扑面而来,与秋风交织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孙会长介绍说,巴彦塔拉镇商会成立于2006年,同步建立了党支部,是最早实行“商会+党支部”的乡镇商会,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商会+党支部+合作社+协会+星创天地”的运行模式,以“自主创业、富民强镇”为目标,以“政治建会、团结立会、服务促会、经济兴会、品牌扬会、慈善益会、改革强会”为发展定位。近年来,经过商会带领,大力发展红高粱等杂粮杂豆产业,推行了“五统一”模式,(统一购买农资、播种、田间管理、收获、销售)使农户平均每亩增收近500元。仅商会主导推广的红高粱种植面积就达到了5万亩,3000户农户均增收2000元。

商会还推进“三个半”庭院经济建设模式,庭院种植杂粮杂豆,免费为会员提供种子、技术和订单回收,这种模式已涉及8个乡镇、80多个嘎查村、6000户,每户增收1000多元。商会成立以来,在抗洪抢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多年来在捐资助学、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方面积极参与,忠实履行了商会的社会责任。

 

二、 大田示范区

 

听完孙会长对商会做完介绍,我们驱车前往大田示范区。不久,在一片长势茂盛的玉米地的路边停下,一块醒目蓝色大牌矗立在地头,牌上一行红字——高产高效玉米密植高产千亩示范区。

踏着昨天雨后的泥泞,一行人来到地头,当孙会长介绍起这片玉米地的时候,从他口中不断地飞出一串串熟记于心的数字,轻快流畅的语速,如今天的二级微风倍感舒服,跟刚见到的他判若两人。孙会长说今年商会拿出5000亩流转土地组建了四个合作社,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共有会员115个,商会会长和副会长包村包点,商会统一管理,大家都是股东,按比例投资,按利分红。这片地是DK159和TK601两个品种,采用了滴灌带模式,精准的水肥控制,节肥节水,完全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传统农业劳动力密集、效益低,以往5000亩地每一家都在干,大概需要100人,现在5000亩地通过科学种植、智能化管理,10个人管理就够了。种植、收割完全是机械化,产量从每亩1500斤提高到2000斤,这500斤是货真价实的500斤。既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让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再就业又可增加一份收入。同时又起到了培训的效果,真正解决了企业发展、拉动村集体经济的问题,村干部有了积极性,百姓也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这种模式被旗农牧局的梅园雪主任推广到农业部,农业部非常感兴趣,这在全国是创新。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核心是企业受益,带动群体发展,带动农民致富,不再用以往的输血模式,而是改变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达到了去腐生肌的效果。在玉米大豆套种示范区,作物的长势明显好于没有套种的地块,玉米株高大粗壮,棒大米粒饱满,微微泛黄的豆荚已经鼓胀起来,每一粒豆子都在努力生长。玉米品种是通辽农牧研究所的7K661和7K663两个品种,大豆是4德5号,孙会长说选适合当地的品种是我们做农业的必须要去做的事情,试种后看到直观的效果,国家再补贴一部分,纯收入比以往种植能多出300元到500元,商会在做成功的基础上,再用这个模式向农户推广,跟各村合作,向科技要效益,拉动一方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过去农民树地中间不种粮,浪费了土地资源。根据实际需求,商会跟科研部门合作发展矮高粱,在林地中间种上矮高粱,(最矮的80公分)亩产达到1200斤,一亩树地间种可以增收1500元,这样百姓愿意把树地拿来耕种。采取土地轮作,能带来很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还可以防治病虫害。间作,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作物可增加对阳光的吸收。套种,有利于提高间作的效果,提高耕地亩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听着一个个欣喜的数字,看着这片即将丰收的庄稼,庄稼醉了,醉成了一首诗;每个人都醉了,醉得酣畅,醉在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中……

 

三、人文科技小院

 

走在一条红砖铺就的小路,路两旁花儿正艳,随微风轻轻摇摆,举目四望,茂盛的庄稼像绿色的海,那一条条如红色稠带的是高粱,锦缎般黄色的是谷子,这里既像大田又像花园,小路左侧一排蓝色彩钢瓦的房子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很是悦目养眼,房子一侧的山墙下,怒放的扫帚梅举着淡雅的花朵簇拥在一起,随风快乐舞动,姜黄色的墙面上,一行端庄秀丽的绿色正楷大字——左中高粱科技小院。孙会长介绍说左中科技小院2022年被中国农技协会正式获批,是国家级别的。做这个小院得益于工商联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小院场地是当地党委李书记协调各部门提供的。这里是一个浓缩的世界,不局限于高粱,还包括旱稻、玉米、谷子、杂粮,院里的高粱看似差不多,实际上它们是一个高粱大家族,有很多品种,每个品种又都不同,有的红彤彤籽粒饱满,有的松散还是未成熟的绿色,有的整齐一致,有的高低不平,有红高粱、白高粱,还有一种特别的高粱—单宁含量高达0.9%,具有杀菌作用,把它磨成粉掺在饲料里,能解决牛羊腹泻的问题,相当于地下长出来的抗生素,因为单宁含量高,鸟不喜欢吃,但酿出的酱香型白酒却香气浓郁、口感醇厚。

走进谷子地,看那沉甸甸的谷穗,如成熟的智者一样垂着低调的头,在快要收获之前,继续努力汲取并储存营养,让谷穗更加饱满金黄。小路转角处左右各有一块稻田,路边的花朵,好像是为稻田绣起的花边,田里的水稻品种是沪旱17号,获得过国际金奖,即抗旱又耐涝,小院首先试种,让科技先行,展示了品种的差异化,避免农户踩坑,在农业项目中少走弯路。科技小院有一种魔力,吸引着茶余饭后的村民来到这里观赏学习,脚下是红砖铺就的一条有创意有温度的小路,不让你的鞋裤粘上泥土,左手摸一摸三米多高的甜高粱杆,右手抚一抚粗壮的矮高粱,庄稼在生长,鲜花在怒放,既直观的看到了科技种植的效果,又放松了心情,这里是一座培训的课堂,又有胜似闲庭信步的惬意。

这不是一条普通的红砖小路,它充满了人文关怀,小路虽短,它是一条引领百姓走向富裕的路;小院虽小,它是一座以科技支撑三农、充满希望的小院!还有他们,不仅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更是捧出了一颗真心,一份耐心,一颗带领农民奔向小康生活的决心。想起商会二楼荣誉墙上那一张张奖状上的名字,荣誉的背后是旁人看不到的艰辛。每一份荣誉既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是新起点的开始,前路任重而道远。孙会长说:“巴彦塔拉镇近20年的发展,首先是发挥了党的优势,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党员的奉献精神,做为一个商会工作者,把眼界放宽,把步子迈大,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发挥自身优势,用党的富民政策作引领,用科技作支撑,带领农民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

由于出色的工作成绩,孙国祥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高粱、玉米、谷子,它们成熟后的模样,也和象征民族团结的红石榴一样,紧紧的团结在一起。此时高粱的火把还未完全燃透,过几天,红透的高粱同西天的火烧云连成一片,一台台大型机械收割时的壮观场面该多么震撼人心啊!这时有个声音说去专家服务站看看,心中疑惑,这里还有专家服务站?步行片刻,在一排房顶红瓦、白瓷砖贴面的一排房前停下,门旁一块火红的牌子上一行金黄色正楷字体在阳光下分外耀眼,上书“科技小院研究生驻地”。安装好的纱窗纱门体现了领导的关怀,大学生宿舍温馨、舒适,被褥干净整洁,有种如家般的感觉。商会常年与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辽市农科院合作,小院为他们提供舞台,他们带着课题来,也解决了商会的需求,一个导师带10至20名研究生,他们在小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张张照片记录了专家服务团工作的一个个瞬间,展台上陈列的一束束黄豆和高粱穗,被大学生们扎起鲜红的稠带,那一定是科研成果每一次进步后他们发自心底的欢喜!

在墙上最醒目的位置,镜框里镶嵌着习主席写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信中饱含深情与希望,当他得知同学们在服务乡村中解民生、治学问,很欣慰,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厚植爱国情怀,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望着眼前的一切,丰收的大幕已徐徐拉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丰收场景已呈现在脑海,它是亿万农民的美好愿望,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双丰收,让人感受到未来会变得更加富裕和幸福!

 

四、富饶的甸子

 

月亮无声地演绎着阴晴圆缺,不知过去了多少岁月,天上还是天上,人间却变了模样,巴彦塔拉,富饶的甸子,新时代好的政策赋予了它生机和活力,更有这些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年轻人,用智慧和科技武装头脑,不断进步、完善、提高,在传统模式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植入新时代的经营理念,富饶的甸子就是他们人生最华丽的舞台,巴彦塔拉——富饶的甸子,一定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饶!

END

主编:赵丽娜

编辑:李影 代春香 吴志亮 袁红梅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