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起婚纱,你会想到美满的婚姻。
但谈起婚纱产业,首先联想到的是丁集镇,它凝聚了婚纱全产业链的生产销售资源,是中国最大的婚纱礼服制造和销售中心之一。
得益于苏州虎丘的婚纱产业转移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丁集镇的婚纱产业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但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缺少品牌建设、人才资源、土地规划等问题,需要加强和突破。



丁集镇婚纱产业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改革开放带来了对外出口贸易的春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丁集镇,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去江浙沪打工,以获取更高的收入。
当时,苏州虎丘的婚纱产业刚刚兴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自然成为了丁集人的首选之地。
那时,当地流传着一句话:丁集5万人,其中1万人在虎丘。
这个时期为丁集人打下了制作婚纱的技术基础。先在婚纱厂打工,掌握了相应的技术,摸清了门道,等到积累足够的资金,就开始组织自己的生意。
丁集镇商会会长许昌应的成功路径正是如此。
1992年,许昌应一家来到苏州虎丘打工。1994年,许昌应投资约5万元成立了自己的工厂,当年全国城镇人口的人均年收入还只有3179元。
2000年,婚纱市场开始活跃,苏州虎丘形成了“婚纱一条街”。这条街70%来自安徽,其中又有70%来自丁集镇。
2010年,许昌应发现招工困难,工资上涨,月工资涨到了将近7000元,而丁集镇只要4000多元。2011年,许昌应决定回到丁集镇,开办了镇上第一家婚纱工厂。
苏州的婚纱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密集的婚纱作坊里,服装布料成堆摆放,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2018年,苏州对“婚纱一条街”开展了严格的消防整治行动,只要不符合规定的作坊,必须马上搬离。
很多工厂的房屋都是自建的,分布十分密集,在严查之下只能搬离。这一行动也促使了很多厂家选择搬回丁集镇。
与此同时,丁集镇政府也积极出面,采用优惠政策吸引丁集人返乡创业。许多在虎丘打工的丁集人也因为孩子上学、父母养老,选择了回到家乡。

如今,已经有约5600人从苏州回到了婚纱小镇园区。预计园区全面建成后,可以提供5万个工作岗位,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丁集婚纱产业的兴起,不仅让年轻人回到家乡,也给家乡的老人带来了改变。
在这一产业兴起之前,当地的老人通常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现在他们更愿意在家里为婚礼服装做一些针线活。
婚纱在丁集镇制作完成后,往往都会通过物流发到虎丘销售,各大快递公司也纷纷来到丁集设立网点。每天大约有2.5万件的快递从丁集镇发出。
在家乡创业11年的许昌应已经拥有了一栋3层楼的婚纱厂,工厂的员工也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100多名。
许昌应说:“由于疫情的影响,过去两年销售额大幅下降,但是我们仍然看好未来的增长。”
相比于苏州虎丘的地理位置,丁集镇地处内陆,对外贸易受限。但当地大部分商户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电商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人,因此,地理区位不再是一个障碍。
依托苏州虎丘的发展春风,丁集人积累了丰富的产业经验和技术人才,又在婚纱产业转移趋势和丁集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婚纱特色小镇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农民工返乡就业,
推动乡村振兴

END
作者 | 豆沙包
来源 | 非凡油条
关注公众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商务合作:
0510-88102725
18925369074(微信同号)
投递简历:
nfccsjhr@163.com
推荐阅读
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产业规划、城市营商环境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园区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长三角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