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洋口港建设20周年高质量发展峰会在南京举行。会议以“创新协同 港产联动”为主题,共同探讨江苏向海而兴,大力发展“蓝色经济”战略的成果和未来,为如东洋口港港产联动、再立新功提供思想和路径支撑。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洋口港的特色产业打造好,成为峰会探讨的重要课题,在江苏省政府参事、河海大学商学院教授许长新的主持下,一场主题为“洋口港特色产业发展”的圆桌对话展开,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总经理付少华、江苏省化工协会会长赵伟建、远东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蒋锡培、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必旺、江苏省天然气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严实春、中交一航院副院长刘晔分别就LNG产业、新材料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建言献策。






许长新表示,河海大学在与洋口港合作交流中,深刻感受到了洋口港人“耕海图强 勇于实践”的精神,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创造了诸多奇迹。20年来,洋口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茫茫滩涂变成了发展高地,谱写了“陆海统筹 港产联动”的生动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为主的“一主一优一新”产业格局,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付少华说,2015年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试运行时,实地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洋口港阳光岛,主要看中的就是洋口港独一无二的优势。一是资源优势,洋口港阳光岛未来将实现年接卸LNG超2000万吨,全国唯一。二是区位优势,洋口港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具有广阔的LNG消费市场。三是储气优势,洋口港周边储气库非常丰富,与LNG接收站联动,可打造国际能源枢纽,建设天然气交易平台。

严实春说,在洋口港工作的9年时间里,深刻感受到洋口港的各项条件非常突出。一是具有天然的深水良港,适合LNG全天候运行。二是具有良好的航道资源,航道只作为LNG船通行,安全高效,可以建成世界级的LNG专用港。三是具有庞大的市场支撑,与国家管网互联互通,外输能力强、辐射范围广。且阳光岛上的四个LNG接收站,国企与民营企业相互补充,可以营造多元化的市场环境。

赵伟建说,“以产兴城、以产促港”,最重要的就是产业,对于洋口港而言,随着桐昆、威名、爱森等一批新材料的龙头公司落户,如何抓住发展风口,实现新材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要发展命题。洋口东西化工园区一定要打通堵点、畅通渠道、互相配合,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将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

江必旺说,新材料是国家产业发展的基础,高端新材料如纳米新材料,是制约中国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纳微科技深耕纳米新材料多年,但一直苦于无法技术落地,直到遇到了洋口港。纳微科技与洋口港共同打造的如东洋口化学工业园化工中试基地,于去年获批,是江苏省批准的三个中试基地的一个,未来将致力于打造成为华东地区国际化、开放式、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平台,对洋口港新材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蒋锡培说,二十年磨一剑,洋口港用20年的时间将小渔村变成了如今企业的必争之地,生动诠释了“科学开拓拼搏奉献”的洋口港精神。今天远东集团也走过了38个年头,同样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二者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所以才会一拍即合,在小年夜就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随着新能源、海洋装备等新经济的发展,随着远东集团的落户投产,洋口港一定能成为全球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新港口。

刘晔说,在辐射沙洲地区建港,这在国内国外都不曾有先例,洋口港是世界建港史上的奇迹。如果说阳光岛是洋口港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以金牛码头开工为标志,洋口港将步入发展的第二阶段。阳光岛是离岸港口,主要是作业LNG、油品、化工产品等通过管道运输的货物,而金牛码头区是近岸的,主要服务临港产业,对港产城的联动作用更为直接,将助力洋口港的二次腾飞。
对话现场气氛热烈,嘉宾们各抒己见,为洋口港的发展建言献策,展开了干货满满的对话和思维碰撞,取得良好的效果。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创新协同 港产联动”洋口港奋进新征程高质量发展三个闭门研讨会,由如东县委副书记许金标、如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莉、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周梁分别主持,江苏省工信厅、南通市交通局等省市县部门以及五十余家企业与会,从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三个方面探讨洋口港如何更好更精准打造新材料产业高质量集聚地,完善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全链条;金牛码头区如何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未来如东及洋口港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空间布局、要素配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