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养殖尾水”变“产业活水” !这里打造养殖尾水治理样板!

   日期:2023-10-14 11:37:4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25    评论:0    

2023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钦南区康熙岭镇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改善水产养殖生态环境,兼顾“绿”“富”两大发展目标,从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工艺、深挖治理效益等三方面着手,大力实施养殖尾水生态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并顺利竣工,进一步构建现代水产养殖新生态,打造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模式新亮点。

一、创新治理模式,由“零散分布”到“集中处理”转变

钦南区康熙岭镇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农渔发〔2019〕1号)等文件精神和上级有关部署要求,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养殖尾水治理新模式。按照农业部门的要求,规模以上(100亩以上)的养殖户均需配套尾水处理设施,解决尾水超标排放问题。但康熙岭镇长坡村的虾塘大多分布零散且规模较小,且水面基本架设了光伏板,虾塘基建改造成本极高,不适合由各个养殖户单独建设处理设施。经反复研究论证,钦南区康熙岭镇因地制宜采用养殖尾水统一收集、连片治理的方式,在长坡村奎冲围水门至新围水门附近一带建设养殖尾水治理试点工程项目,项目治理区占地面积约230亩,在原有沟渠基础上打通建设尾水收集渠长约3公里,可收集处理2000亩渔光一体养殖区域养殖尾水,覆盖周边养殖户90余户,年处理量约320万方,有效解决茅尾海8个排水口超标排放问题。

钦南区康熙岭镇尾水治理项目全景

二、提升治理工艺,由“被动处理”向“主动出击”迈进

作为试点项目,为了探索治理经验,项目在立项之初,钦南区康熙岭镇就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研究所、中国水科院、上海渔机所、中国石油大学、中化学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南京万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校和环保公司的专家来指导,并派工作组赴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实地考察,对比分析“三池两坝”技术、微生物生态直接净化技术以及智能生物链治水技术的优缺点,经反复论证,最终采用智能生物链治水技术。这是该技术首次应用于南美白对虾尾水治理的示范项目,是对虾养殖尾水生态治理的一项新突破。该技术可充分利用现有养殖塘、周边河道及地理优势,对养殖尾水治理进行“量身定制”,工艺占地面积比传统的“三池两坝”小,建设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治理水量大,后期运营简单。与传统过滤、被动收集污染物相比,该工艺最大的亮点是利用物联网检测设备,率先对养殖污水实施高效固液分离和残饵粪污资源化利用,解决了养殖尾水处理过程中最难的问题。

钦南区康熙岭镇尾水治理项目有益藻扩培区

三、深挖治理效益,由“输血治水”向“造血创收”跨越

钦南区康熙岭镇将养殖尾水生态治理试点工程项目致力于打造有经济产出的生态治理模式,可为茅尾海近岸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推广经验。一是直接经济效益明显。尾水治理区内规划设计了66600㎡的生物多样性降解区,设计采用了10万只靶向珍珠蚌与200万只蛏子的挂养,珍珠蚌、蛏子等产物的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该模式通过将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产物,既增加了渔业产业的收入,又降低了维护生态净化系统的成本。二是促进三产联动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项目本身作为一个景观,可与周边资源充分融合发展,打造集光伏发电、生态净化、农业种植、渔业养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农业光伏示范基地。通过“一种资源,两种产业”的集约发展模式,实现鱼、电“丰收”,助力建设“渔光一体”产业融合示范区。把康熙岭打造成为茅尾海生态治理的一张名片,为钦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钦南发布


猜你喜欢(戳标题阅读▼)

我们收、换水产养殖群,需要添加微信:yangxiare;文章授权转载:yaojing25800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