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南美克拉通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总结,将南美克拉通划分为11个大地构造单元,按成矿特征划分为11个Ⅱ级成矿省,进一步分出28个Ⅲ级成矿区带、66个Ⅲ级亚带或Ⅳ级成矿区带。重点以Ⅲ级成矿区带(Ⅲ级亚带)为单元,综合总结了其成矿地质特征、主要矿产资源特点、代表性矿床特征和重要远景区资源前景。解剖研究了15个典型矿床,列举了巴西卡拉加斯成矿区和铁四角成矿区的成矿研究成果。针对南美克拉通优势矿产资源的潜力进行了分析,形成了16处重要的找矿战略选区,并提出了找矿工作建议。
本书可供从事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工作的社会组织和研究人员使用,可为在南美地区进行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的地质勘查单位、境外找矿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参考,也可作为高校教师和学生地质专业理论教学、了解南美地质矿产情况和资源状况的参考材料。

本书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拉丁美洲与大洋洲国际地学研究中心根据近年完成的工作成果编著而成,包括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境外风险勘查项目“南美地台优势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潜力分析”成果报告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南美地台重要矿床地质背景、成矿作用和找矿潜力研究”项目成果报告。它们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近年在南美地区完成的多项国际合作地质矿产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成果的一部分。
《南美克拉通矿产资源特征与成矿潜力》一书得益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拉丁美洲与大洋洲国际地学研究中心(简称“国际地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与推进。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执行完成了与拉丁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圭亚那、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家的地质调查合作协议,与南美克拉通的巴西、秘鲁、圭亚那、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的地质调查机构(地质调查局或能源矿产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业务联系,完成了涉及基础研究、矿产研究、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地质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多项任务。通过阶段工作收集了南美克拉通的区域性地质矿产、物化探和遥感资料,区域内重要矿床资料及矿产地数据库,区域内各国矿业立法、投资情况等文件,编制了南美克拉通与主要国别的地质矿产图件和地质矿产数据库,形成了南美克拉通海量地质矿产数据;系统研究了南美的成矿地质背景、区域矿产情况和成矿地质特征,对南美克拉通重要矿集区的成矿特征、主要矿床类型和矿床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研究过程中发表了一系列学术报告及会议论文,涉及调查研究进展、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特征与选区研究、典型矿床研究、方法技术探讨等。书稿正是在国际地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与推进过程中拉美团队完成的一系列地质调查成果、研究报告、图件和论文的基础上,经作者等进一步综合总结而成。
本书简要介绍了南美克拉通的交通位置、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对南美克拉通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总结,将南美克拉通划分为11个大地构造单元,分别为3个古老的前寒武纪地盾、4个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造山带和4个古生代坳陷。结合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成矿特征,将南美克拉通作为Ⅰ级成矿域,进一步将其中的地盾、造山带和盆地划分为11个Ⅱ级成矿省,在地盾区和造山带内分出28个Ⅲ级成矿区带、66个Ⅲ级亚带或Ⅳ级成矿区带。重点以Ⅲ级成矿区带(Ⅲ级亚带)为单元,综合总结了其成矿地质特征、主要矿产资源特点、代表性矿床特征和重要远景区的资源前景。对其优势矿产资源及其主要类型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描述,解剖研究了BIF型铁矿床、绿岩带型金矿床、IOCG型铜金矿床、红土型矿床和原生金刚石矿床的15个典型矿床,列举了巴西卡拉加斯成矿区和铁四角成矿区的成矿研究成果;还针对南美克拉通优势矿产资源的潜力进行了分析,综合了铁矿、锰矿、铜矿、金矿、铝土矿、锡钨矿、宝玉石、铌钽矿的资源及其潜力区带,形成了16处重要的找矿战略选区,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本书的编制是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的领导和指导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拉丁美洲与大洋洲国际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境外地质调查院的众多同仁共同合作完成的。
出版时间:2020年9月北京第1版
定 价:88.00元
点击小程序可下单订购↓↓
去南美找矿,这些书很实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