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购物中心2343经营密码》是对购物中心的差异化战略对人、财、物的经营思考、布局和描述,具有全面性描述、重点性分析和因果逻辑性的特征。对深度运营的作用和意义表现在: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更重视无形资产价值的提升;分析内外部因素,综合平衡,进行有效经营决策;建立各业务节点的协同效应,降本增效。

购物中心具有房地产、商业和金融三重属性,三个属性之间,房地产是外表,商业是手段,而金融才是灵魂。
稳健、持续增长的正向现金流和物业增值,是金融机构、开发商、投资商/客投资购物中心所关注的首要目标,并指导购物中心选择恰当的建筑形态和匹配的商业手段。作出购物中心决策,需要理性的数据和感性的经验相结合;没有明确的方法,推导出唯一的抉择。因此,从购物中心的本质和价值创造方式出发,选择恰当的商业手段,执行、并不断修正。购物中心从本质而言,属于“平台经济”,是一种提供经营场所的线下交易场所,其本身并不生产产品,但可以促成零售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收取恰当的费用或赚取差价而获得收益。
但随着购物中心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需求更加多远化,商品细分更加多样化,购物中心作为“交易平台”已根本无法生存,迫使其从“交易平台”升级为“内容+平台+互联网”的生活方式体验中心。从“交易平台”到“生活方式体验中心”,也预示着购物中心的引流也将从“希望更多的人来”向“希望更对的人来”升级。这背后是对经营者深度运营、精细化运作的更高要求,是对前景、定位、规划、设计、招商和运营的全方位考验。购物中心作为生活方式体验中心,重点将不是销售,而是通过识别和理解人,肯定并将它们与分享核心价值观和抱负的志同道合者联系起来,从而促进销售。
购物中心已经从购买功能过渡为融入到目标消费群的生活,成为生活场景,提供社交、聚会、娱乐、休闲等多维度的复合需求。我们要跟商家共同努力,在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主题活动空间、店铺,不停创造更多的生活场景。提供我们购物中心的社交资本。对于当前和未来实体商业,谁能提供最强大的社交资本,就可以获得大量年轻人关注,也能帮助商家引流,产生大量的消费潜在意识,从而促进销售。时尚将不仅是时尚商品,而是以商品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故事、有人格、有温度、以及有参与感的社交游戏。引进有传播力网红店、首进品牌,将会传播时尚资讯,给购物中心带来流量;以消费者的痛点、甜点、痒点、情感需求为出发点,提供生活方式解决方案,给购物中心带来流量。场所会对购物中心所售卖的商品和所有消费行为赋上颜色,场所是一个染色的过程,所有的品牌、所有的行为,都会被染色。同样品牌的衣服,在不同的商场,给顾客带来不同的价值感;顾客在有品质的购物中心消费,将会被贴上自信、成功的标签。今天的消费者,是用场景的趣向,表达自己。在什么地方吃饭,在什么地方买什么样的商品,对自己进行一个标注。分析不同的社群文化,思考我们和不同的社群是一种什么关系,才有可能建立起商品与社群、社群与社群之间的连接,才会有大规模的客户产生消费。购物中心作为“生活方式体验中心”的平台,也吻合基于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实现的商业逻辑。
3.1 价值创造:即为商家和顾客提供服务。这是平台模式的基础功能。服务创造价值,购物中心管理者应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了解主要商家和主顾客群的服务期望,制定领先于市场的服务标准和措施。在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对商家和顾客的服务期望与服务标准、服务标准与服务提供、服务提供与服务感知的差距进行分析,并不断修正。3.2 价值传递:即为商家传递产品/服务给顾客。这是平台模式的重要功能。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商品品类的多样性,给购物中心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选择的困难。分析主顾客群和潜在顾客群的消费需求,迎合消费需求,进行购物中心的功能规划、品类规划、业态规划和租户组合,将更有利于为商家传递产品/服务给顾客。3.3 价值实现:即来自终端顾客的支付,与租户分成。监管和平衡消费者、商家与购物中心三方的利益,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监管商家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保证顾客的权益,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协助商家促进销售,平衡购物中心与商家的收益,项目得以可持续向上发展。购物中心作为生活方式体验中心,里面的内容和载体大部分是零售业态。零售业态一直在变,但决定零售行业变化的本质一直没变:成本、效率和体验。购物中心作为一个交易平台,连接了消费者和商家,是双方交易的渠道。其价值来自于减少消费者和商家的交易成本,更高效地满足双方的需求。合理的空间设计,同时满足了降低商家和顾客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更加注重体验,需要比过去更加重视。从“平台交易”到“生活方式体验中心”,对购物中心主题、区域功能的选择更加重要;不断更新生活方式、时尚资讯,不断为品牌形象、消费文化赋能,使购物中心保有活力。引领服务以创造价值、迎合消费以价值传递、利益平衡以价值实现,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这些将是购物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