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四部委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虽然是产业标准化文件,但可以看出中国未来产业作出的前瞻性布局。
中国规划新产业方向
过去:叫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先导产业,具备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期实现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的目的。
2018 年中国工程院启动了“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咨询项目,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绿色低碳产业、数字创意产业 6 个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这次:叫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以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和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先机为目标。
新产业分为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二个层次,形成“8+9”的新产业重点领域。


今天的未来产业可能就是明天的新兴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是比较确定的能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往往已具有一定产业规模且增速很快,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是发展趋势,尚处于萌芽或孕育阶段,产业成长不确定性大,培育周期长,如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以颠覆性技术为最大特征,很有可能发展为新兴产业乃至主导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就是要先发制人,为新兴产业做好接续储备。
合肥与新产业契合度
近年来,合肥战新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合肥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能,2022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支撑经济总量突破1.2万亿,工业投资增速、新增规上企业数创十年新高。今年1~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战新产业产值占比56.6%,增速达9.1%。
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生物医药、智能家电(居)、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前瞻布局量子信息、空天技术、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五大先导产业集群。“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3个产业入选国家战新产业集群。

现在又有新目标,到2027年聚焦打造“2855”产业集群,继续推动产业提质增量扩效,打造2个5千亿级产业集群,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5个千亿级企业,500个专精特新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具体目标:
一、产业规模
1、突破5000亿产业: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 技术
2、突破3000亿产业: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
3、突破1000亿产业:智能家居、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
创建国家级产业集群5个以上、省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
二、集群生态
1、千亿级企业:5家
2、500亿级企业:10家
3、百亿级企业:30家
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紧密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格局
三、创新能力
1、国家级创新平台突破100家、
2、省级创新平台突破1000家,
3、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突破6万件,
4、研发投入强度达4%左右,
5、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6、培育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
7、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原创成果。
四、融合价值
1、国家级“绿色工厂”超40家、
2、“灯塔工厂”超10家,
3、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家,
4、新增总部型企业100家,
5、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达50万元,
6、重点产业链近地化配套率达40%以上,产业加速迈上价值链中高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