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下保村大力营造“鼓励创业,绿色健康,保护生态,带动发展”的创新创业文化,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果业、花卉苗木、乡村休闲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实现了一村一品的高品质生态发展,成为市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回忆乡愁的好去处,取得了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丰收,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渝水区良山镇下保村位于新余市南部,南与吉安市峡江县山水相连,辖7个自然村,农业户口352户,1106人,地域面积10.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6亩,山地面积13000余亩。近年来,良山镇下保村党支部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业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成了以花卉苗木、生态果业、乡村旅游为重点的村集体经济增长模式。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达83万余元,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达94.65万元,增长14.04%。。下保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江西省避暑旅游目的地、江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西省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示范村等荣誉。

充分依托山水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推进土地流转,做强花卉苗木。
2010年引进浙江外商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建设花卉苗木基地项目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突破口,带动村民创业就业,大大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立荣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余亩,用于栽种花卉苗木,品种齐全,有红叶石楠、广玉兰、金叶女贞、香樟、桂花、樱花、杜鹃、含笑、海棠、紫薇、君子兰、金银花等30多个品种。几年来,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村民栽种花卉苗木3000余亩,带动农户500余户,人均增收入5000余元。
2017年下保村引进江西清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优势,栽种200余亩果冻橙,打造集观光休闲、采摘体验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将示范园打造成村扶贫车间,共吸纳了10名脱贫户参与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带动脱贫户务工人均增收8000余元;贫困户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将资金投入到江西清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果冻橙产业,获得相关资产性分红收益。2018年,引进江西如华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一个150余亩的新型特色果树育苗基地,为下保生态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村委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及资金投入等形式参与到产业基地,每年村集体每年可净分红10余万元。

发展果冻橙产业,增加村民收入、转大村级集体经济

果冻橙迎来大丰收,村民在基地进行果冻橙产品包装
下保村把农村当景区来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一是开发乡村休闲娱乐项目。打造了格桑花海、文化展示馆、革命斗争陈列馆、森林公园、休闲观景台等自然人文景点10余个,建设了网红桥、蹦蹦云、丛林攀爬、儿童游乐区、农耕体验区、浑水摸鱼、自行车观光等休闲娱乐项目。定期举办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举办了花海文化旅游节、端午民俗文化旅游节、中秋民俗文化旅游节、“国庆乡村乐·下保田园游”文化旅游节、“庆丰收·感党恩”农民丰收节等旅游节庆活动20余场。二是推进农家乐及民宿产业发展。鼓励村民开设农家乐10家,投入帮扶资金对农家乐外观进行统一装修改造,将乡村景观、民风民俗与农家乐融为一体,打造具有乡土风味的特色农家乐,全面提升农家乐的整体形象,助力下保乡村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理念,建设乡月居民宿独立农舍民房型民宿1家、地球仓·花千谷生态假日酒店1家、青年艺栈1家,为游客提供以生态旅游、绿色居住、会议餐饮、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度假体验,同时可以满足商务、党建、团建、研学等大型团队会议、餐饮、住宿需求。三是抓好旅游产品开发。将农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流转土地500余亩种植优质生态大米,并进行旅游商品包装,打造下保生态大米旅游产品品牌,下保生态大米米粒饱满,味道香浓,成饭甘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通过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每年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余万元,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50余万元。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游,打造百亩格桑花海,游客在花海拍照打卡

推进农家乐及民宿产业发展,建设全省首家生态智能酒店—地球仓·花千谷生态假日酒店
一是开展特色研学活动。建设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对研学基地综合大楼进行综合改造,丰富研学基地设备设施,增添青少儿体能训练器材、综合体能攀爬器材、攀岩设施等,打造农耕体验区、娱乐设施体验区等,开发研学课程,进一步丰富研学内容。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与专业研学团队合作,开展特色研学活动,2022年已开展“夏爷爷的暑假生活”两天一夜特色研学活动六期。通过特色研学活动的开展,村集体预计每年从中分红5万余元。二是创新点亮夜经济。完善乡村旅游夜间业态,充分利用乡村自有特色,打造灯光秀、萤火虫营地、帐篷节、音乐秀、啤酒节等项目,点燃乡村“夜”生活,以此来提高游客在乡村的参与度和逗留的时间,让游客日有所看、夜有所乐,从而带动农家乐、民宿向好发展。2022年8月6日成功举办“后浪萤火虫下保音乐节”,单日吸引游客1万余人次。夜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村民开设农家乐、经营路边摊、销售农副产品等旅游收入,每年预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优美的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把发展林下经济与乡村休闲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推进,联合新余市夏莲林场积极开发林下中药材种植,打造集观赏、采摘、旅游为一体的林下经济综合示范基地。种植草珊瑚600亩、灵芝200亩,预计年产值30万元。林下经济的发展,带动村民就业150余人次,每年增加村民人均收入3000余元。
村党支部积极开展以"我是党员我带头,创建共产党员示范村",“先锋创绩”和“三培两带两服务”等活动形式为载体,将党员教育、管理、学习等工作融入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村党支部动员党员积极带头将自家土地流转给旅游公司,在全体党员的带动下全村共流转耕地1500余亩,山地2000余亩。由党员通过政策引导、大户带动、散户联营等多种方式,示范带动村民发展苗木、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帮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坚持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服务村民的生产,服务村民的生活,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下保村位于新余市南部边缘与吉安市峡江县的交界地,曾经的下保村,偏僻贫穷、资源匮乏、交通闭塞,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五千元。面对重重困难,下保村不断破除封闭的发展思维和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多次前往广东、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学习考察,找到了一条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那就是利用丰富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果业、花卉苗木和乡村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最终成为了农业发展示范地、乡村旅游示范点。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以前的不足5000元增长至1878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增长至94.65万元,村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个村要发展,没有担当实干的能力,再好的设想也只是幻想,再好的政策也只是纸上谈兵。发展村级产业,关键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下保村十分重视村级班子建设,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和凝聚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村“两委”一班人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采取市场运作方式,注册成立了“新余市鼎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公司负责生产、管理投入,所得收益按协议分成,全村共发展苗木1200余亩,果冻橙200余亩,特色果树育苗基地150余亩,格桑花海100余亩,提供长期就业岗位600多个,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确保村级集体财产保值增值、村民增收。

来源:新余农业农村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我们一起愉快地玩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