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淇县: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日期:2023-09-16 10:43:4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18    评论:0    

     近年来,淇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以文化带动产业,抢抓机遇、大胆实践,加大文化资源整合、保护利用力度,带动农村就业、农民增收,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以文化传承为基础,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积极落实《河南省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依托云梦山黑陶、鬼谷子传说、王禅居铁艺壶、中原农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文化资源充分融入旅游景点,培育了朝歌老街等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地。深入开展非遗点亮乡村营造行动,鲍庄村营地在全省9个营中率先开营,在“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省厅验收过程中,春秋驿站、游客服务中心、民宿、非遗展示中心、非遗柳编体验中心、柏树广场等点位顺利通过验收。

以文化惠民为导向,点亮乡村美好生活

     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76个,培育扎根农村的乡土文化队伍,注册社员1500余人,持续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基层文化产品供给。先后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戏曲进乡村”“千人千艺”才艺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广场舞比赛、四季村晚、民间社火等民俗娱乐活动,举办“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大赛,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活动1670次,服务群众达到26万人次,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以文化繁荣为路径,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一是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乡村文化合作社发展模式,动员企事业单位参与,结合全域旅游创建、乡村振兴、文化惠民等工作,引导社会艺术团体参与,有力解决了机制、运营、管理等难题;二是注重专业指导。协调各文化协会、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参与进来,解决专业化指导的堵点。三是突出市场运作。搞活文化、嫁接产业,引入社会力量,以资源整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石岩红色文化合作社通过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影视、红色培训、红色农产品累计实现增收近300万元,将文化繁茂的“高颜值”转化为兴业富民的“高价值”,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下一步,淇县将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以产业为载体,讲好乡音、夯实乡土、培育乡情、留住乡愁,努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文旅产业发展的大跨步,在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中展现更多淇县担当、淇县作为!


策划:郭庆军

监制:苏   麟

来源:淇县发布

投稿邮箱:ly7225787@126.com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