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天然的中药材种植土壤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带来技术、经验——
甘肃陇西:政企合力发展中药产业
甘肃省东南部,自省会兰州驱车3小时,便来到定西市陇西县——有着“千年药乡”之称的西北县城。8月末,当地药农正在田间忙碌,查看中药材的生长情况。县城西部,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内,一辆辆大货车正进行中药材大宗交易。
十余年前,这里路难行,药难运,药材品种良莠不齐,中医药产业发展滞后,药农收入也得不到持续保障。
而如今,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陇西积极发掘资源优势,主动将乡村产业发展着力于中药材种植产业的优化升级。
中药材成为乡村振兴支点
“要谈陇西县的乡村振兴,就不得不说中医药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和繁盛。”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局局长王伟介绍,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陇西人,他亲眼看到陇西中药产业发展起来,依靠中药材,村民们也富起来了。
王伟以黄芪为例说:“如今,陇西黄芪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日收割量高达10亩地。和20年前相比,产能、产量都呈数十倍增长,黄芪销往全国各地。首阳交易市场成为中药材交易的重要产区市场。”
在陇西县双泉镇崖平村,种植一年黄芪后,每户的年均收益高达10余万元。如果种植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每亩地的收益则在1000上下波动。
陇西县也在不断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前来洽谈合作,投资发展。“我们有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天然的中药材种植土壤,还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希望更多的企业把技术、经验带进来。”王伟期盼陇西的中药材产业不断迎来新发展。
对于在陇西扎根兴产,进一步助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徐浩宇信心十足。他说:“我国不同地域地理环境差异大,各地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如何把好的经验和成果带到陇西来,参与并助力陇西中药产业振兴发展,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发挥产业和经验优势。”
近年来,扬子江药业集团依托自身产业发展,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在福建省福鼎市建立了栀子标准化种植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建立了有机黄芪标准化种植基地,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建立了灯心草标准化种植基地、在重庆市铜梁区建立了佛手标准化种植基地……在中药材种植、精深加工、上下游协同发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向精深加工发展转型
陇西自古就是种植黄芪的天然宝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而陇西人,靠的是黄芪。王伟介绍,为不断发掘资源优势,陇西县在黄芪种质资源上持续深耕,组织引进、驯化、培育中药材种苗,成立专业团队在首阳镇开辟了一块药园,将引进的种子、种苗一块一块耕种进实验田里。
优质的品种培育出来后,再由公共部门一一发放给药农。每户种植中药材的家庭,还能收到相应的种植补贴。
为了实现标准化的生产,陇西县农业局组织专家研讨,不仅针对黄芪,还制定了党参等多个中药材的地方种植标准。
“咱们陇西县的多个中药材种植标准,现在已经是甘肃省的标准了。”谈起中药材产业发展,王伟欣慰地介绍,除了饮片、药材的交易,陇西还在研究开发黄芪固体饮料、养生茶、中药材香囊等多个产品,以进一步延展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千里之外,有着“正北黄芪之乡”之称的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2023中国(固阳)有机黄芪产业推进峰会刚刚落幕。徐浩宇表示,愿把固阳有机黄芪的发展成果和这些年种植有机黄芪总结的标准化种植经验带到陇西,与陇西黄芪种植标准互鉴互学,政企共同为黄芪产业发展破题。同时,还可针对陇西黄芪特点,在扬子江药业集团现有“黄芪精口服液”的基础上,加大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为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有益助力。
千年药乡的下一步不能仅限于中药原材料的开发。为了让当地药农增收获益,中药材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的转型之路已然迫在眉睫。
在陇西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上,致力于发展中药产业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正在探讨新一轮合作的可能性。徐浩宇说:“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未来或许更多含有中药成分的大健康产品可以解决亚健康问题,让人们不得病、少生病,让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加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