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滤芯  甲带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产教融合视阈下养老产业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接思考

   日期:2023-09-11 18:41:0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24    评论:0    

摘要:伴随着社会人口大环境的改善,养老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变化,传统单一服务模式下的养老服务效果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老年人需求。为体现出新时期的养老服务理念,有效完善当前的养老目标,需要结合当前产教融合的发展机制,具体落实养老产业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环节,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其教育质量。同时,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强化养老服务流程,可以更加切实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进而实现新型教学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产教融合;养老产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伴随着社会人口环境的改善,养老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变化。结合当前的教育理念,需要呈现新时期的教育优化标准。除了进行专业化的教育模式创新,还要从职业教育发展中强调养老服务产业与专业课程的结合。这种教育理念是职业院校进行教育提升的重点,也是当前教育目标要求下的具体性教育标准。通过这种教育提升目标的呈现,教师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实际教育融合过程中的问题与内容。结合产教融合发展目标,高校教师必须明确自身的教育任务,从多种教育形式的优化中,针对重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更好地体现产业与专业课程的人才对接环节。

一、新时期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一)有利于新时期养老服务观念的强化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结合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强调多种教育目标的强化培养,既满足了社会发展变化,也从实际教育过程中强调本质性的教育价值。在这种教育设计中,养老服务产业想要获得有效的发展,则需要实现养老服务理念的创新。然而传统教育实践中,理论化的知识内容涉及较多,不利于师生养老服务观念的更新。通过对新时期养老教育目标的落实,老年服务与管理教育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并能从本质上改变师生的服务理念,从而更好地推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二)有利于养老服务人才专业能力的提升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学习技能提升方面,设计一定的教育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时期产业发展与教育融合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的专业教学,能够从基础教育调整中获得重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的优化,保障教育与服务产业的有效配合,有序发展。同时,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十分重视,并积极从人才发展角度中,有效进行教育内容的改进,从而更加全面、具体地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三)有利于人才对养老事业的重视

对于高校学生来讲,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无法具体清晰的了解到实际的专业课程知识,也不能有效理解专业内容的学习对自身的提升效果[1]。而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结合专业名称,学生就能大概了解这一课程的学习内容。而要想更加确切的提升自身对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视,则需要经过系统完善的培养环节,获得多种教育发展的促进与改善。在职业化的教育内容体系构建中,学生可以形成自身完善的学习思路,从而更加重视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

(四)有利于养老事业与产教融合机制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息息相连,要想落实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目标,则需要强调有效教育理念的优化。对于职业教育来讲,专业化的教育水平更加重要,这是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职责的重点。在这种教育思路影响下,需要教师把握好实际的教学策略,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了解当前养老产业的发展现况,从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中,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机制的促进与融合。

二、养老产业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接问题

(一)养老人才教育体系设计不完善

结合当前产教融合机制的构建,可以明确感知到不同专业教育的作用,也能从实际教育目标优化中更好地体现出先进的教育思想。在我国职业化教育课程设计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设计更加全面,这是促进养老人才专业化能力提升的有效保障。然而,当前高校教育中,即便拥有一定的养老服务专业课程,其不明确的设计概念,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老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养老服务行业的产教融合。此外,职业院校在进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引导设计时,只是从学生专业水平的角度出发,忽视了养老产业中的不同管理岗位,未能体现出专业性的价值作用。

(二)专业化的养老教育师资较缺乏

对于高校的教学师资来讲,一些院校为提升自身院校专业课程的教育质量,往往会从一些非专业渠道进行教育人才的聘用。然而,仅仅依靠一些不固定的教育渠道进行教育工作者的聘用,不仅不能呈现出教学目标的完善,也会形成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脱离的教育问题,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实现专业化的教育促进。这些工作人员在进行课程教育时,更多的是强调自身的工作经验,带给学生技能方面的教育促进,而学生对于理论性知识内容还存在浅显的了解认识,不能更好地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也不利于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这就需要高校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更好地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产教融合中,教育与产业发展衔接不到位

高校进行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实际的教育目标,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不断完善教学目标设计。并且,学生也要摆正自身的学习思想,从专业化能力促进中,更好地了解产教融合学习机制,落实新时期的教育培养价值[2]。由于职业院校在专业化课程内容讲授的过程中,没有确切地强调养老教学任务,缺乏具体的教育发展定位,总会忽略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不仅会增添高校人才培养的压力,也会给服务产业带来固定化的教育引导,不利于创新人才素养的培育与落实。

(四)人才培养目标与养老职位适配度有待加强

高校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内容的强调,同时也从人才发展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各种职业技能的促进与完善。对于当前社会影响下的养老产业来讲,需要从专业教育适配度的角度进行教育完善,也要从实际教育内容优化中,更好地体现教育提升效果[3]。但一些高等院校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并不注重人才培养与实际产业发展需求方面的配合,这会造成学习内容与实际职位提升要求相脱离的情况。并且,教师教学方面的影响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困扰,不利于学生对老年服务与管理职业技能的提升。

三、养老产业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学校教育应强调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模式

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应更加明确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并真切感知到当前养老服务与管理方面的工作需要。在这种教育优化标准下,需要学校进一步强调老年服务专业与养老产业的对接过程。而在实际的产业融合过程中,职业院校需要结合养老产业的需求与个人技能提升标准,有效设计老年课程内容,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适合的专业内容[4]。在管理类的科目学习中,要强调老年管理服务效果;设计、艺术方向的专业内容,可以从老年人的文化、娱乐中,呈现出休闲服务特色;而卫生服务学院可以从老年人护理照料中,对老年人进行人文关怀,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优化效果,落实产教融合机制。

(二)从师资队伍建设中重新构建老年服务教育标准

从职业教育中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来讲,要强调新时期的教育融合目标,还需要注重高校专业化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职业院校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总会从实际工作岗位中进行教师聘用。一方面,不利于课程内容的准确把握与讲解;另一方面,也会脱离具体的教育实际。而要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还需要从多种途径中实现全面化的教育优化现状[5]。例如,高校可以针对教师的教学需要,从自身技能提升方面,合理落实专业技能的促进与保障。一方面,引导高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深入到养老产业发展基地进行实际的岗位服务,充分了解具体的岗位工作任务,提升自身的教育认知,更好地强化自身的教育流程;另一方面,还可以与服务业加强联系,让教师与产业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更好地促进产教融合目标。

(三)结合产教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价值

高校在进行知识教育时,需从专业化的教育角度出发,合理安排具体的教育内容,从而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价值。职业院校在进行教育设计时,往往更加注重理论性的知识培养,这能够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更好地获得理论知识的分析与利用。而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来讲,需要教师结合实践教育过程,优化以往的教育环节,本着全面提升效果,更好地实现新时期素质教育特征[6]。例如,新时期产教融合机制日益凸显,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观念体系更新,从特定化的理论服务中融入自身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将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进行落实,从服务型养老理念的促进中,呈现出实践技能经验的培养。

(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与岗位匹配的课程设置机制

职业教育过程中,要落实新时期产教融合发展机制,还需要从人才培养环节中具体进行岗位能力的匹配对接。结合这种教育目标,在进行养老产业发展促进时,可以更加明确当前的教育任务,并从具体课程设计中有效提升岗位建设价值。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来讲,要实现产教融合发展目标,还需要从具体的人才培养机制确定中,更好地实现学生专业学习素养的提升与培养[7]。这是职业院校专业性的教育价值体现,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专业学习素养获得融合的关键。而在实际教育优化过程中,教师需要从课程设计中重点体现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强调。例如,在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时,不仅要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呈现,还要从老年服务内容的分析中,体现出学生不同工作方式与社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等多种能力方面的设计与加强。

四、结语

总之,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需要从人才培养角度有效完善具体的服务质量,还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变化,更加高效地落实具体的教育目标。结合这种教育基础,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理解具体的工作概念,有效设计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环节,正确处理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根据问题表现特征,强调针对性人才培养策略的解决安排,做好各方面的产业融合与发展;重点提升学生的养老服务专业技能,从素质教育目标中实现产教融合机制的建立与发展,为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薇.高等职业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13):128-130.
[2] 林少伟,刘艳文.以职业本科为路径研究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就业现状及对策[J].就业与保障,2021,(14):64-65.
[3] 苏红.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建设路径探索——基于“双高计划”背景[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03):18-23.
[4] 王港,杨爱萍,魏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内涵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2):80-83.
[5] 李彦斌.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索与实践[J].就业与保障,2021,(05):119-120.
[6] 刘少琴,何夏阳,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11):5-6.
[7] 李伟.养老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实践探索——以山东省养老产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1):35-38.
公众号转载仅用于传播资讯目的,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敬请告知我们更正或删除。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