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周产业资讯】2023年9月4日-9月10日
1. 浦东新区发布产业用地创新融合发展《试点意见》。市规划资源局、浦东新区政府和上海科创办联合开展了产业用地弹性规划和功能复合政策创新工作研究,市政府同意印发《关于促进张江科学城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土地管理试点意见》共11条,主要内容为4个“创”:创设、创新、创立和创建:1、创设产业综合用地(M0)类型。2、创新存量产业用地用途转换路径。3、创立产业配套设施统筹设置方法。4、创建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
2. 闵行区打造创新开放发展新高地。闵行区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聚力推动北部地区核心功能强化,促进高水平开放迈上新高度;二是聚力推动南部地区三区联动发展,以高质量创新积蓄新动能;三是聚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四是聚力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积极回应市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3.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片区新一批企业签约入驻。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落地两周年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累计吸引并培育了500多家总部类企业。众多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产业集聚效应充分显现。最近,包括诺力上海、安姆科、聚时科技等在内的13家企业集中签约落户大虹桥,一批能级高、辐射广、带动强、领域多元的重点产业项目将为大虹桥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4. 闵行区将一快商业商办用地调整为研发类用地。闵行区七宝社区02单元(MHP0-0102)位于七宝镇北部,总用地面积430.8公顷。本次调整对象为七宝社区02单元的06、07、08、10、11、14、15街坊,用地面积约68.6公顷。此次将该区域的土地性质由商业商办用地改为研发类用地,局部调整已获批复,将建研发总部集聚区。主要是考虑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进一步加快,七宝镇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首站,将优势承接大虹桥辐射溢出效应,推动国内外和长三角总部机构、贸易平台、创新企业落地。瑞明集团、硕世集团等企业研发中心及企业总部都有意向入驻。
5. 嘉定区南翔镇JDC2-0202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本次局部调整街坊总用地面积约52.51公顷。其中,29-01、31-02、32-01地块,用地性质由商住混合用地(Rr3C2)调整为三类住宅组团用地(Rr3);23-02、23-03地块合并为23-04地块,用地性质为商业服务业用地(C2);24-01地块:用地性质为由商住混合用地(Rr3C2)调整为城市发展备建用地(X),用地面积保持不变;34-06地块:用地性质由三类住宅组团用地(Rr3)调整为城市发展备建用地(X),用地面积保持不变。
6. “上海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计划总投资6.6亿元。作为上海市打造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之一,80%的建设任务,进入了边建设、边运行、边发挥科创平台作用的阶段,材料电池的研究和“诊断”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7. 北虹桥商务区虹桥新慧总部湾的新项目9月竣工。9月4日,天瑞金集团在北虹桥商务区虹桥新慧总部湾的新项目预计今年9月底竣工,11月投入使用。项目位于鹤旋东路的MAX科技园(上海·虹桥),投资额约2.7亿元,建面3.36万平方米,规划两栋研发办公总部,并配备下沉商业广场、多媒体会议中心等产业配套。4000平方米将成为天瑞金集团华东总部和同瑞安集团全国总部,承载双集团业务结算功能。项目达产后预计年营收10亿元,每年贡献税收近亿元。
8、舍弗勒在中国设立首个创新中心。新研发大楼位于上海国际汽车城的汽车·创新港内,总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包含研发测试及办公区域,配备了先进的测试台架和实验设备,主要聚焦面向未来的氢能技术、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及底盘创新产品以及工业轴承、机器人工业4.0等相关领域产品的技术研究及应用测试。随着新大楼的启用,舍弗勒大中华区总部及研发中心总面积扩大至约50000平方米。
9、丰田合成在闵行启用中国本部及研发中心。位置坐落于莘庄工业区春光路611号,在今年7月完成了搬迁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强化其在中国的经营体制和技术研发能力。2020年丰田合成厂房作为丰田合成试验办公一体型厂房(中国区总部)。研发中心项目主体于2023年1月通过综合竣工验收,预计2023年税收达到1800万元,2024年达到2000万元。
10、索尔维中国研究与创新中心扩建项目完成。该项目位于莘庄工业区金都路3966号,将进一步增强企业本地研发实力、加快创新速度。索尔维中国研究与创新中心成立于1997年,现已发展成为集团全球第三大研究中心,新大楼的落成将为绿氢、电子和半导体等关键领域投入众多资源。今年索尔维还在上海成立了全新材料应用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