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机光刻
- 上海行01 -
前言
/
寻机光刻支队在8月17日上午访问了上海新阳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接待人员带领支队成员参观完展厅后进行了热情的交流。

寻机光刻支队在新阳半导体公司合照
1
/ 活动回顾 /
在新阳硅密的座谈会上,工作人员先介绍了一些关于半导体在材料、设备工艺上的问题,并说明了在不断增高的算力要求下,在受到技术限制的环境中,2.5D/3D堆叠成为了提高算力的仅有的可行路线,之后详细的介绍了其中的关键实现技术——铜的TSV技术的相关知识。
随后一名上海新阳的光刻胶研发人员分享了一些相关技术。从光刻技术的简介开始讲起,介绍了光刻技术的工艺流程,随后简单介绍了一下一些不同的光刻胶,而后讲解了关于ArF的结构设计,介绍了ArF干法光刻胶,并着重讲解了ArF浸没式光刻胶的一些技术知识。
最后工作人员和同学们进行问题交流讨论。

公司介绍交流环节

观看科普短片
2
/ 问答环节 /
Q1:代嘉睿--刚才说到的ArF的极限分辨率为37.5nm,想了解一下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分辨率是多少?
A1:最先进的技术为EUV,国内目前是开发不出来的。我们的37.5nm是一层的分辨率,国际上所说的7-14nm是多层曝光。ArF的37.5nm通过多层曝光是可以达到7-14nm的。极紫外光源的光刻国内没有人做,首先是没有光刻机,做不了,没有光源很难匹配客户的一些条件,也没有渠道去获取这些。国内的原材料做的也不是特别好,上游的原材料也是国内的一个短板,类似我们的这些研究的很多的原材料都依赖于进口,很多材料包括设备材料的管控都越来越严,像是PDFE材料都受到日本的管控,上游端有很多卡脖子的问题。
Q2:李安豪--Topcoat-free自分离如何做到?
A2:自然分离,是表面能的原因。(Topcoat-free)减少了一道工艺,减少了缺陷,并且添加的EBL和主体树脂是同一体系,在亲和力等方面也要好很多,现在使用的Top-Coat材料本身的溶剂就(和主体树脂)不一样,里面的材料就更不一样了,本身就会对性能产生影响。
Q3:游铭--为什么亲水疏水要达到平衡?
A3:
过于亲水:光刻胶和水有相容性,光刻胶中的碱性中和剂等会进入水中,会污染镜头,也影响到光刻胶的性能。
过于疏水:和wafer上的亲和力下降,水基显影剂需要将光刻胶洗走,过于疏水就会洗不到该有的效果。
亲水疏水通过官能团(酸不稳定单元、改善附着单元、抗蚀刻单元 主要这三种)来进行调整,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改变,调光刻胶主体就是调整树脂,尤其是在ArF阶段,配方一般使用微调,主体还是调树脂,目前想要进一步提高光刻胶的性能就主要是调整树脂。比如不稳定基团是作用于溶解,一个基团可能有很多作用,比如改善附着力,改善亲水性,像是抗刻蚀基团,可能接金刚烷,在金刚烷上接羟基,这样的话既可以抗刻蚀,有能够调节亲水性。主体不变,接一些支链改变性能。
Q4:游铭—与湿法相对应的是什么技术,可以介绍一下吗?
A4:
湿法与干法之间的唯一区别就是光刻胶和光刻机的镜头间有无水。干法光刻胶指的是镜头和光刻胶之间没有水。当时开发出193的湿法可以替代157的干法,但是工作基又不用动,仅仅是改变一些参数。干法不接触镜头更好,但是不能做到更低的分辨率。直接通过降低波长来达到更低的分辨率,首先是技术上难以达到,再有是成本问题,所以开发出介质水同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Q5:弋鸿志--光刻胶之后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A5:增强分辨率一般是基于客户需求的,在树脂体系中进行改变,从而可以改变性能,应用到更多的条件里面去。单层做到40nm,通过多层的处理就可以达到7-14nm,如果要达到更低,可能就要更换整个光刻胶体系,从头开始,对于企业来说短期内不会进行这样的开发。企业内可能会有部门去做EUV的前期的事情,但是对我们这些成形的部门来说,主体上是不会变的,在这个主体下去做优化。
Q6:游铭—(PPT中的图片)光刻胶为什么会黏在一起?
A6: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这里是因为水跟着镜头走,过程中光刻胶疏水性不够高,部分区域表面能达不到要求,水珠流下导致了这种情况。还可能是线宽够低时,显影液清洗时表面张力会将光刻胶拉下来坍塌。这可以通过树脂来进行解决,控制树脂的结构来控制亲水疏水性。
Q7:李昕达:评价光刻胶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是分辨率吗?
A7:
初期研发时,最重要的是CD,还有线宽粗糙度。
对整个过程来说,所有指标都很重要,单纯提高某项指标,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的性能,需要做大批量的验证去找一个平衡点。(CD,还有线宽粗糙度,曝光宽容度等等)

3
/ 同学感想 /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一方面,我大概了解了国内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状况和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另一方面,我也对半导体制造的技术和工艺环节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此外,今日实践使我对于自身专业与半导体行业的交叉融合以及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考虑,总之受益匪浅!
——李昕达
在与新阳技术人员的交流中,知道了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光刻胶的作用,同时也了解到新阳目前光刻胶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光刻胶发展所面临的“卡脖子”具体问题。
——代嘉睿
了解了关于半导体中有关光刻胶等技术的基本内容,参观了相关企业,并和企业人员进行了一些沟通,增加了对于公司运营和结构的一些初步了解。
——郑宏林
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2.5D/3D芯片堆叠技术,这是我们在各种卡脖子困境下的创新突破,令人振奋。
——殷果
供稿:“机械力量”第十一期寻机光刻支队
审核:代嘉睿、陈泽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