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是以创造效益为根本,以盈利为目的,不创造价值、没有效益一切都是空谈。
而作为企业主体的人,就是要清楚什么是价值、如何创造价值,没有实践历练与考验的人,哪有对于价值创造的切身体会。
01
现地现物的含义
刚开始听到现地现物这几个字的时候,总觉得很别扭,也许是因为中文里面没有这种别扭词的原因吧。
但对丰田来说,这几个字却意义重大,因为这是丰田管理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这个原则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亲自看到实际情况,掌握一手信息。
用丰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的话来说,就是:“绝不要相信一个不深入现场的人说的话”。
对现地现物最好的解释,是我在丰田听到的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的名字叫:“在车间走直道的家伙干不成事”,或者说,“绝不要提拔一个在车间走直道的人”。
这几句话是大野耐一说的。
所以,优秀的领导一定是那些现地现物的领导,走到哪里,都会有问题来找你,在车间中肯定走不成直道,这样的人才可靠。
丰田要求所有的车间管理人员要做员工解决问题的伙伴,要让员工乐于找你一起讨论问题。
做过丰田总裁的张富士夫也这样说过,他说:无论在哪一个层面,领导都应当做一个现场主义者。
当他被派到美国负责肯塔基州乔治敦工厂时,他告诉身边的管理人员,了解工厂实行丰田生产方式时的状况的唯一方法,就是亲自到现场查看:他们是否遵循标准工作程序?是不是遵循平稳的流程和准时生产?零件是否在尚未需要之前就已经送到了?
所有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在办公室得到答案,都必须亲自观察材料送至生产线的流程,必须亲自查看联机操作员是否使用安灯请求支持,并在必要时暂停生产线。
如此等等,都是“现地现物”所包含的应有含义。
02
“百闻不如一见”与“百见不如一行”
有人说“百闻不如一见”,但丰田的哲学是 “百见不如一行”。
在丰田公司,不论是在制造、产品发展、销售、配送、或公关部门,当我们问到丰田模式和其他管理方法有何不同的时候,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现地现物”。
除非你亲自实地查看,否则任何企业问题的任何部分,你都无法确实了解,丰田公司不容许任何“理所当然”的想法,也不容许只凭借他人提出的报告。
03
现地现物如同汽车行驶
关于现地现物,虽然从理论或研究丰田的书上,我们很容易找出很多现地现物的解释或说法,但“现地现物”在丰田的独特现象,从操作上讲,现地现物之于丰田,就如同车轮之于汽车。
第一:汽车如何走,车轮是基本的支撑。
管理中最大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把所有人的思想相对的统一。
为什么学者圈中很难统一意见?
就是因为学者们都懂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支撑点,结果就很难统一思想。
但现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实体系,在这样一个体系下讨论问题,就拥有了共同的基点,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让实践来统一大家思想。
第二,汽车走到那儿,都是由车轮一圈一圈地走出来的。
丰田要发挥员工的智慧,要就要大家勇于去“创意提案”,但一家公司,没有员工参与,管理会觉得缺乏凝聚力,但员工参与的时候,提的意见天马行空更会让大家缺乏凝聚力。
现地现物,其实是一个边界,它可以让每个人提建议的时候,提的是自己面对的问题,而不是宏观层面的问题,更不是别人的问题。
第三,汽车所有的体系能够跑多远,车轮是基本的决定条件,其它体系再好,车轮不行,那一切都只是理想而已。
现地现物的反义词,我想就是清谈文化,或者叫裁判文化,不谈自己的问题,然后热衷于去评判同事,评判领导,进而评判……,谈多了便成了“泼妇文化”,或者好听一点,叫“愤青文化”。
所以,现地现物是一个谈问题只许用“我”,而不许用“我们”。
“我”的问题,永远是现地现物的问题,因为“我”的问题的责任在我,要由我自己解决。
但我们的问题,就找不到负责的人了。
04
现地现物与标准化
丰田的现地现物是与“标准化”体系联在一起的。
所谓标准化,就是把实践中成形的东西知识化,让后来者可以按“标准”行动,减少学习成本与摸索成本。
丰田的现地现物是丰田公司的知识体系的源泉,这种知识体系能够传承的就在现地现物,这一知识体系是不是有价值,只有在现场这一切才能够得到验证。
所以,领导者、管理者就必须到一线去,因为你不到一线去,知识就是假的。
资料来源于网络,进行了修改,如侵联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