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的课程在3年前教过一遍,本学年带三四年级的课程,虽然三年级的内容较为简单,但是因为之前没有教过新教材的三年级,因此更多的重心放在了三年级的备课上。但是当我打开3年前的课件时,发现我已经看不上自己3年前的教学方式了。首先,一节课30-40分钟,课件页数达到了17页之多,如果是做演讲,这样的页数是合适的,但这是科学课。科学课需要留给学生思考、表达的时间,因此课件页数过多,会增加教师讲的时间,减少学生分享的时间,因此拿到旧课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精简。其次,当我重新拿起教材,研究课时内容时,发现之前的自己,事无巨细,教学没有重点,所有的东西都想教给学生,但时间短,内容多,在如此短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因此,第二件事就是找到教学重难点,注重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引导,找到侧重点。第三,一般的科学探究流程是提出问题,但是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是做调查,通过观察调查结果,再提出问题。但若课上让学生做调查,不现实且使用的时间较多,一节课的内容要分割为两节,因此将调查环节放在了课前,上课后可以直接观察调查结果,因此整节课的时间就比较充裕了。最后,在每节课增加总结的环节,并且把总结的环节交给学生来做,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当在课前做好了这些准备之后,我开始了自己第二次的四年级教学之路。发现果然比第一次上四年级的课程要好了很多,基本上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本节课,且有10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完善调查结果的处理。通过以上过程,我发现,虽然课上3、40分钟的课,但教师需要的备课时间远超3、40分钟,且还需要在上课前预设很多课上会出现的情况。这样才能上好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