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多地以网络募捐形式展开大型慈善公益活动
网络募捐渐成大势
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伴随互联网及新媒体平台的迅猛发展,慈善公益活动也有了新形式,网络募捐渐成大势。从政府部门、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到个人纷纷组织和参与互联网慈善活动。

这个夏季,慈善事业呈火热之势,多地以网络募捐形式展开大型慈善公益活动。河南省慈善总会近日发布消息,在“2023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活动上,河南省总计上线275个慈善项目,约226万人参与募捐,筹募资金约2.62亿元。其中,鹤壁、济源、开封、平顶山等九城募资超千万元。“网络募捐”以新生姿态,展现了强劲力量。
7月13日,江苏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召开“爱心济困·善行江苏”2023年江苏慈善专场暨“99公益日”慈善网络募捐动员部署会议,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据了解,今年活动将江苏慈善专场、“99公益日”与省级机关单位“慈善一日捐”紧密联系,将线上线下捐赠有机结合,努力提升集中募捐的整体效果。项目设置将聚焦特殊困难群体,聚焦低收入群体,聚焦农村困难群众,倾力打造“爱心济困、善行江苏”品牌。
2019年,民政部把“互联网+慈善”深度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果,称之为互联网慈善的“中国样本”。如今,网络募捐作为一种重要的慈善手段,也在数据中得到体现。2023年5月,在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2021年,中国互联网年捐赠额由25.9亿元增至100亿元左右,平均增速远快于中国社会捐赠额增速。报告还指出,截至2022年9月,民政部指定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累计带动网民参与超510亿人次。
网络募捐丰富了慈善公益事业吸纳资金的手段,扩大了慈善项目的传播力,使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慈善事业中,但其也伴随风险和隐患,需要完善立法,加强监管。
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对慈善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这次慈善法修改多处涉及互联网公益领域,包括区分慈善信息平台和指定募捐服务平台,明确募捐服务平台法律责任等,以期进一步引导互联网公益规范、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详细解读了慈善法修订案对互联网公益的影响。他表示,修订案完善了互联网募捐平台的规制,总结吸收近年来指定慈善信息平台和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的好做法,区分不同平台的功能和责任,规范网络慈善秩序,保障网络慈善参与主体的权益。
网络募捐已经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是公众参与捐助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化发展基金会携手易宝公益平台上线网络募捐,诚挚地邀请您加入困境学生圆梦行动,和我们一起,为困境学生带来温暖和希望,献出一份爱心,能收获一份感动,传递一份希望,能得到心灵的充实。
扫描下方二维码,为困境学生献出一份小小的爱心

END
文字来源:中华慈善总会
编辑:马小怡
校对:李姮洁
审核:黄珊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