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批复公告,宣布海航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解散。这是近期因经营不善而被监管部门宣布解散的第二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此前一家是新凤祥财务公司,于7月19日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批复公告,宣布进入破产程序。
自2020年以来,财务公司被撤销执照的情形频频出现,至今已经撤销了23家。进入2023年以来,节奏更是加快到基本上每月一家了。而从2003年至2019年十来年的时间中只有8家财务公司的执照被撤销。我们搜集了财务公司全行业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汇总到以下这个表格中。
通过整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开的历史批复,我们发现,这31家消失的财务公司,原因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企业集团合并导致的财务公司牌照撤销,二是被股东拖累而破产。31家消失的财务公司中,企业集团间兼并重组而撤销执照的企业数量达22家。这些财务公司在撤销牌照的同时,一般由合并方财务公司承接业务,或其中一些公司还保留了自身机构,并成为合并方的当地分公司。这种情形大多发生在央企并购重组的过程中,作为整体重组方案一部分。因为一家企业集团只允许保留一家财务公司,因而被并购方企业的财务公司即被撤销执照。这种情况下被撤销执照,与财务公司及其所属集团的自身经营状况的关联度并不算太大。31家消失的财务公司中,有7家财务公司属于因母公司经营不善而导致财务公司进入破产流程或要求清偿完毕才允许进入破产流程的情形。
通过挖掘这些公司的信息,可以发现,高风险财务公司的特点至少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地域和所有制集中度高。上述7家因经营不善而撤销执照的财务公司大多地处华北或东北。其中属于北京的财务公司近半。这与北京财务公司集中现状基本是匹配的。根据监管2023年6月末的机构目录表,248家财务公司中,72家位于北京,占比近三成。所有制属性上,民营和地方国有基本对半开,没有央企集团下属的财务公司。叠加地域集中度特征后,可以猜测企业暴雷与集团所处地域经济压力较大有一定的关系。除了这些正式被撤销执照的公司外,近年来暴雷的公司还包括华信集团财务、力帆财务、亿利财务、东旭财务等。这些公司也大体符合上述特征。从近期已经发生风险的财务公司来看,在风险暴露之初,企业就已经发生了净利润亏损或营业收入亏损。例如,海航财务在2020年财报中就已经披露净利润大额亏损332亿元,且营收亏损高801亿元;2019年,重庆力帆财务公司亏损1.4亿元;2021年,亿利财务逼近亏损线,净利润仅13.6万元;东旭财务2021、2022两年连亏,两年净利润合计亏损超过10亿元,营收合计亏损超过7亿元。三是财务公司或财务公司所在集团核心企业发生过商票逾期事件。例如早在2022年3月和4月,新凤祥财务公司就已经连续两个月发生大规模商票逾期。此后更是频频登上票交所的商票持续逾期名单。从央行金融稳定报告中的央行评级分布中,我们可以发现,财务公司已经成为四类参与央行评级的非银机构中风险最高的一类(其他三类机构是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自2019年起连续多年央行评级均有违约级机构,且最高评级的也只有3级。从经营指标来看,2016年行业整体不良率还只有0.03%,资本充足率21.25%,但拨备覆盖率高达3304%。其后,随着财务公司业务范围向产业链两头延伸,以及企业集团本身经营风险的传染,2021年财务公司行业不良率已经升至0.79%,资本充足率下降到18.07%,拨备覆盖更是大幅降至275.49%。2022年以后财务公司协会不再公布财务公司行业经营数据,无法对以上数据做全行业对比。但WIND公布了部分发债财务公司的财务,财务公司经营状况应该是持续恶化了。从2016年到2022年的基本财务表现上看,虽然财务公司行业平均资产规模提高了,行业平均净利润反而下降了。特别是2020年,受海航财务巨亏332亿元的影响,行业平均净利润仅0.2亿元。上述数据只包括披露部分财务数据的财务公司,纳入统计范围的企业家数每年略有差异,大约110家左右,占行业总家数不足一半。考虑到发债企业是行业中财务状况较好的企业,推测行业整体平均水平表现将会更低。例如,吉林森林工业集团财务公司2019年亏损9.2亿元;日照港财务2022年虽然净利润7382万元,但营收仅1.13万元;2021年安徽省能源集团财务公司净利润虽6403亿元,营收仅17.15万元;2019、2020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仅分别实现了29.6万元和66万元营收。2023年8月,有5家财务公司出现在商票逾期名单中,除已经暴露风险的新凤祥财务和亿利财务外,还有中信财务、包钢财务和中国移动通信财务。而7月也有4家财务公司登上逾期名单,除新凤祥外,还有西王集团、航天科技和山东鼎守三家财务公司。逾期现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时可能是纯粹的操作失误,有时可能暴露了真正的信用风险隐患。随着2022年11月以来《企业集团内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监管评级办法》两大重磅监管文件的发布,财务公司的经营半径将大幅收缩,未来将更专注于集团内部的资金融通,与集团绑定更为密切。财务公司的风险来源将更集中地来源于集团内部。根据相关统计,截至2023年6月末,财务公司的所属集团中有10家企业集团的主体评级在AA-及以下,6家主体评级C级,2家评级展望为负面。这些集团下属的财务公司无疑是需要列入重点关注名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