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采购方式  甲带  滤芯  气动隔膜泵  减速机  减速机型号  带式称重给煤机  履带  无级变速机  链式给煤机 

电气火灾原因及预防

   日期:2023-09-06 12:27:2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本站编辑    浏览:18    评论:0    

       

 






电气火灾原因及预防



 电力用户总希望供电部门能够安全可靠地给自己供电,但由于种种原因,供电系统遭受破坏在所难免。短路是电气设备中最严重的一种事故状态,已成为供电系统最具破坏性的故障形式。


当电力线路发生短路时,短路阻抗比正常的负荷阻抗要小得多,短路电流比正常负荷电流要大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由于载流导体来不及散热,温度急剧上升而损坏设备。而且,短路的暂态过程还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流过设备的瞬间将产生很大的电动力,破坏电气设备。再者,短路时,由于强电场发射和热电发射等作用,电子在短路点附近会碰撞游离产生温度极高(6000℃以上)的导电电弧,不仅可能引燃自身的绝缘材料,还可能将附近的可燃材料蒸汽、粉尘点燃。
短路的形式
在电气线路上,由于相线与相线或相线与零线在某点相碰而引起的电流突然大量增加的现象称为短路。在三相供电系统中,可能发生的短路形式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和单相短路。三相短路尽管发生的可能性最小(仅占5%),但一旦发生,对用电设备造成的危害最大。单相短路是电力线路中最常见的短路形式(占70%~80%),电气火灾多是由于供电线路单相短路造成的。
短路的原因
1.电气线路没有按照具体的使用环境选用,致使绝缘受高温、潮湿、酸碱腐蚀等作用的影响失去绝缘能力。
2.裸导线在安装时没有与周围建筑物或地面保持应有的安全距离,与车辆、树木、建筑物等发生碰撞引发短路。
3.电气设备使用时间过长,使用维护不当,长期带病运行,造成导线的耐压强度和机械强度下降。
4.设备过电压,造成带电体不同电位之间短接。
5.工作人员误操作,带负荷拉闸或检修设备后未拆除地线送电,造成供电系统短路。
6.由于雷电、暴雨、狂风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倒杆、断线和闪络,或鸟兽跨越不同相之间、相地之间或琢坏设备及线路绝缘。
短路火灾的预防
1.合理设计
要选定线路路径,排定杆位,对路径选择的总体依据是:有直不走弯,有近不走远,能绕不能跨,能平不能交。要根据环境选择电气装置件类型的敷设方式,对于干燥、无尘的场所,可以采用一般的绝缘导线;潮湿场所应采用有保护的铝皮线、塑料护套线或穿管布线,灯具选用封闭型灯具或有防水灯座的开启型灯具;对于存有大量腐蚀性气体及特别潮湿的场所,用绝缘线穿管敷设或用绝缘线瓷瓶明配时,可选用BBLX、BLXF、BLV导线或VLV、XLV、ZLL11型电缆,灯具可选用部件经过防腐处理的密封型灯具,电动机可采用封闭型电动机;对于存有爆炸性混合物或生产中容易产生爆炸物质的场所,可选用BBX、BV、BX型导线或LLl20、ZQ20、VV20型电缆敷设线路,灯具、电动设备应当根据爆炸危险物品场所的等级,选用防爆型设备;高温、灼热场所,线路应采用石棉、玻璃丝、瓷珠等作为热配线,灯具可用投光灯。
2.规范施工
线路的档距、弧垂、杆高要严格按标准保持,一般情况下,低压架空线路的档距为40~60米,6~10千伏为60~100米,35千伏的线路档距应在150米以上,敷设杆塔时,电杆根部与各种管道和水沟的距离不应小于一米,与储水池、消火栓的距离不应小于两米。为防止导线绝缘破坏后发生短路,敷设线路时,线间、导线固定点间以及线路与建筑物、地面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如导线固定点间距在1.5~6米时,线间距离应保持在100米以上,若导线固定点间距大干6米,线间距离应保持在150米以上。对于穿钢管的交流线路,当导线电流大于25安时,应将同一回路的三相导线或单相的四根导线穿于同一钢管内,且对于槽板布线或穿管布线的绝缘导线,必须通过专门的接线盒连接,导线连接要牢固,接触可靠、稳定,不能松动,铝线与铜线相接要防止接触面的受潮、氧化和由于1.6伏电位差引起电化腐蚀。通常情况下,2.5mm2以下的单芯导线采用绞接法,4mm2的单芯铜线采用缠绕法,多芯铜线可以用压接法或缠绕连接,铝芯线用铝管压接。
3.定期维护
为保证线路的正常工作,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每半年检查一次。检查的内容包括:随着用电量的增加和建筑的增多,原设计的线路是否能承受现有的用电负荷,线路与周围设施的安全距离是否仍然足够;导线是否陈旧老化,接头处是否松动,是否堆积了粉尘或形成氧化膜,绝缘有无龟裂变形,是否发粘、变脆,击穿强度或抗拉强度是否已降至原值的一半以下,固定导线的绝缘瓷瓶等有无损坏脱落;有无乱接乱拉电线现象,对不按规定接线的要及时拆除。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无任何其他商业用途。如果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谢谢!

长按—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8326号-18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