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今年暑假,临近开学的时候与小白兔聊天,用“回忆班里同学的名字”勾起对幼儿园的兴趣。
在提到某位同学的时候,小白兔说:“我不喜欢这个同学,他抢我玩具。”
仔细询问得知,在幼儿园区角玩玩具的时候,这位小朋友过来拿走了她正在玩的玩具。因此,“心存芥蒂”。?

1.为什么会“抢”?
班级教室空间有限,玩具的种类不可能按照人数,实现“人均一份”。
而且,“分享”也是幼儿园必学的一门课,玩具也不会人均分配。

老师们会根据教室和室外走廊空间大小布置不同主题的游戏区域,比如“过家家”“赛车跑道”“图书区”“手工区”等,游戏区域足够多。
游戏时间,小朋友们可以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区域去玩耍,但是在具体的游戏区域内,玩具有限。“争抢”也就出现了。
幼儿园“抢玩具”,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大部分的冲突也都是因为玩具。
所以,听到孩子回家反馈,“有小朋友抢我玩具”不要惊讶。
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学校生活之后,可以针对性了解,“在区角游戏中,有没有小朋友一起玩?”“有没有你正在玩的玩具,其他小朋友也想玩?”等情况。
掌握孩子的应对方法,适时提供引导和建议。
2.“被抢”怎么办?
首先,家长要淡定。别一听,孩子玩具被抢,就觉得自家被欺负,拿起手机开始质问老师。
很多时候,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对学校、老师、同学的印象。尽量避免因为担心而产生焦虑,影响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排斥。
其次,要明确告诉孩子,幼儿园所有的玩具都是小朋友一起玩的,不归任何一个人。

但是,在幼儿园,可以让孩子先明确:哪些玩具是你接下来游戏中需要的,提前拿到自己面前。比如,你想用积木搭房子,你可以提前拿走5-10个积木(可别说,这些玩具我都要)放在面前,如果有小朋友去拿,你可以告诉他,“对不起,这个我搭房子需要用,你可以先去玩别的么?”
当然了,幼儿园不乏一些眼疾手快的小朋友,还没等你讲道理呢,拿着积木就跑,或者,听完你的讲述之后,气呼呼的把积木扔掉也不还给你。
怎么办?自己原地“爆炸”还是忍气吞声?
3.适时“求救”。
“冲突”发生,又不知道如何解决,是很多小朋友“不喜欢幼儿园”的主要原因。
如果自身没有能力抢回来,又感觉被抢之后很委屈,不妨去找老师“帮忙”“评理”“诉苦”。
总之,这件事,得过去,不能憋着。

跟老师怎么说?完整、清晰地将事情发生经过表达出来,明确自己的需求。是希望老师出面,让这个小朋友不打扰自己游戏时间,还是希望要回玩具,或者,邀请那个小朋友加入到你的游戏中?
这部分可以在家多练习,不同的游戏环境、不同的“捣乱”方式,让孩子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是不断降低孩子的心理预期:幼儿园的玩具,原本就不属于你。遇到有其他小朋友也喜欢的情况,协商制定游戏规则,也可以找老师去帮忙。
当孩子在具体案例中有能力掌控事件走向,那么,他们就会足够自信,面对下一次可能发生的冲突和矛盾。
有竞争、有协商、有交流、有决断,为什么说幼儿园也是小社会,真的不简单呐。?
喜欢的朋友,点赞、关注,转发吆!
设为星标,不错过下次推送啦~




